在过去几年,无人机飞防植保获得了迅猛发展,得到了来自政府、农户的认可,但是也出现了不少药害事故、伤人事故,甚至有飞防人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此类事件的发生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是因为无人机飞防植保是一个新鲜事物,而目前其保有量又呈几何倍数增长,自然就会暴露出此类问题。为了让更多新入门的植保无人机操作手能够顺利作业,避免因为盲目作业而造成意外损失,慧飞无人机培训中心特地把近几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便汲取。
意外损失是指因为作业不当而造成药害、毒害、伤人、摔机等各种事故,意外事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受伤。下面,我们将围绕着意外事故的几个方面,一一进行介绍。
一、对作物或周边作物造成药害
1、对作物直接造成的药害
因为各种因素,对当前作业区域作物造成的各种药害。
①重喷或药剂过量药害
因为药剂特性的原因,对于药剂剂量最为敏感的是除草剂,其次是杀菌剂(尤其是三唑类杀菌剂),杀虫剂对于剂量则相对不敏感。如果不熟悉植保无人机的作业参数,行距设置过小造成重喷,亦会造成药害,所以必须熟悉所使用植保无人机性能。
行距设置过小造成的选择性除草剂药害
另外,作业过程中还应注意:
(1)手动作业时,禁止原地悬停喷药;
(2)选择性除草剂、三唑类杀菌剂应谨慎作业,避免产生重喷。
三环唑作业未及时关闭喷洒造成的药剂过量药害
②温度原因造成的药害
35℃以上高温状态下作业,以下几个因素叠加亦可能造成药害:
(1)作物生理活动活跃;
(2)药剂活性较高;
(3)飞防药剂浓度较高。
另外高温状态下作业,作业效果降低且容易产生农药中毒,所以应极力避免。
高温作业造成的药害
③飞防特性造成的药害
因为飞防用水量少、药剂浓度高的原因,一些在自走式植保机械能够安全使用的药剂在飞防上并不一定安全。例如小麦除草剂甲基二磺隆,能够防治部分禾本科、阔叶杂草,但是其使用要求较高,使用不当则易产生药害。因为飞防药剂浓度高的原因,其在飞防上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无法在飞防上安全应用。
水稻稻瘟病常见药剂三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其在人工作业的前提下使用较为安全。三环唑运用在飞防上,其对温度、剂量的敏感性迅速提升,一旦温度较高、剂量超标,其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大为提升。
2、对周边作物造成的飘移药害
植保无人机作业离地高度较高(1.5-2.5米)、雾滴较细(-微米),这些特性决定了其飘移特性较为突出,在作业时须严防飘移药害的产生。
①灭生性除草剂药害
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敌草快等灭生性除草剂作业时,药剂一旦飘移到其他作物上势必会造成药害,所以应非常谨慎地对待灭生性除草剂飞防作业,尽量避免。
草甘膦除草剂飘移药害
②选择性除草剂药害
选择性除草剂对于目标作物相对安全,但是如果其飘移到其他作物上,而该作物恰恰在该除草剂的杀伤范围内,则会发生飘移药害。例如冬小麦除草作业,如果主要防治对象为阔叶类杂草,而作业区域下风向存在油菜等阔叶类作物,将造成药害。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停止作业,待风力减小风向改变时再进行作业,并添加一定距离安全隔离带。
油菜受小麦除草剂飘移药害
③药剂与作物特性造成的药害
部分药剂其安全性不高,对部分作物安全,而对另外一部分作物则易产生药害。如三唑类杀菌剂相对来说安全性较低,对于剂量需严格把握,并明确其敏感作物。如丙环唑在小麦、水稻上广泛应用,但是其对西瓜、葡萄、草莓安全性较低,不可在这些作物上使用飞防播撒该药剂。
二、对养殖物造成毒害
植保作业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其对环境的影响必须经过全面的考量,作业时必须观察作业区域周边情况,避免对周边养殖物毒害事件的发生。作业时应综合考虑药剂类型、毒性、风向、周边养殖物、作业区域养殖物等各种情况,以避免毒害事件的发生。
1、药剂飘移产生的近距离毒害
药剂飘移是飞防一定会产生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各种因素的考量极力避免毒害或药害事件的发生。在作业时其分析思路基本可按照此顺序:
(1)风向,现在的风向?
(2)作物或养殖物,下风向都有哪些作物或养殖物?
(3)药剂,这次所播撒的药剂毒性如何,会对哪些作物或养殖物造成伤害?
(4)风险评估,是否可以达到安全作业的条件。
不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而盲目作业其风险无法预估,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巨额损失。
年一植保队承接杀虫剂作业,其田块下风向5米处有一口养殖锦鲤的鱼塘,植保队未评估该作业风险而直接作业。最终,杀虫剂作业造成鱼塘所养殖锦鲤全部死亡,经济损失达到26万元!
药剂大量飘移可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2、对蜜蜂等授粉昆虫造成的毒害
蜜蜂等授粉昆虫对于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人工养殖蜜蜂也是蜂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在作业过程中应避免植保作业对蜜蜂造成毒害。如发现作业区域存在大量蜜蜂,应暂停作业并观察、询问附近有无蜂农,等待合适时机再进行作业。同时,对于油菜、向日葵等吸引蜜蜂的作物,应避免使用菊酯类、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蜜蜂造成伤害。
作业区域周边的大量蜂箱
3、对作业区域养殖物造成的毒害
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已经广泛开展了稻田养殖鱼、虾、蟹等提高经济收益的混合种植、养殖模式,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例如湖北潜江、江西鄱阳湖周边的稻田养虾、江苏部分地区的稻田养蟹,植保队在这些区域作业需采取多项措施保障用药安全,避免养殖物中毒。常规措施包括:
(1)使用毒性低、安全性好的药剂,例如氯虫本甲酰胺、吡蚜酮,禁止使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药剂;
(2)使用专用药箱,或者打虾田之前彻底清洗药箱,如果存在药剂残留并且未清洗,易造成养殖物中毒。
养殖龙虾的水稻田
三、自身中毒受伤以及伤人事故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安全性好,但是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往往存在防护意识薄弱、安全意识差的问题。另外,近几年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面积迅速增加、从业人员来源多种多样,造成了近一年中毒事件、伤人事件频发的现状。
1、作业人员农药中毒
作业人员只要遵守农药使用相关防护、毒性要求,一般不会产生农药中毒,如果从业人员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那就有可能导致毒害事件的发生。
①农药选用环节
部分未经培训的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对于农药没有系统认识,不能做到主动拒绝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导致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一旦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最容易产生中毒的环节就是运输阶段,这往往是几个因素共同导致的:
(1)使用了高毒农药;
(2)装车运输之前未彻底清洗药箱;
(3)选择了人机不分离的车型,且关闭了车窗。
应主动避免高毒农药
②配药过程
配药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
(1)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眼镜、丁腈手套;
(2)处于药桶上风向;
(3)药剂缓慢倒入,避免飞溅;
(4)配药后,必须把手彻底清洗干净再接触身体其他部分。部分农户完全没有防护意识、安全用药意识,甚至用手直接搅拌农药,极易产生农药中毒。
近一年收到多起使用菊酯类农药造成的皮肤红肿、刺痒等中毒情况的反馈,多是在配药环节不规范操作造成。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在进行农药配置
高效氯氟氰菊酯造成的农药中毒表现
③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自身防护、处于上风向作业,并与植保无人机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受到农药飘溅。另外,对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应禁止在作业完毕后进入作业区域,避免吸入性中毒。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1
良好的防护措施
2
④运输过程
植保作业应首先选择独立车厢的车辆,可以有效避免运输环节吸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于非独立式车厢的车辆,要做到运输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1)禁止使用高毒农药;
(2)植保无人机装车之前先用清水彻底清洗药箱;
(3)运输过程中开启车窗,保持空气流通。
目前已经报告的多起运输过程中中毒事件,多是在以上几个因素影响下共同导致的。
非独立式车厢车辆可以使用转运箱并注意开窗通风
⑤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1)存储之前应清洗药箱,降低农药残留;
(2)通风,避免农药气味集聚;
(3)单独存放,禁止存储在卧室,避免人机共处一室。
植保无人机应单独存放
2、自身受伤
植保无人机其本质属性是农机,但其仍然是无人机的一种,飞行过程中螺旋桨高速旋转并且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应时刻注意飞行安全。
①植保无人机接触伤
为避免自身受到植保无人机的伤害,应注意:
(1)时刻与植保无人机保持6米以上安全距离;
(2)在出现意外情况时,绝对禁止抓握植保无人机任何部位,避免被打伤;
(3)禁止对头起飞。
抓握脚架造成的伤害
②交通事故
现在的植保队大多是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并兼职司机,其一天工作量几乎是满负荷运转,容易产生疲劳驾驶。为做到行驶安全,提供下列建议:
(1)中午务必休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2)避免超长时间飞防作业后,人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下上路行驶。
3、伤人事故
伤人事故是指植保无人机对操作手以外的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植保无人机造成他人受伤远比自身受伤比例要高,须更为注意。
①作业区域周边的伤人事故
作业区域周边的伤人事故主要包括几个类似情况:
(1)在人流较多的道路上起降,与行人、车辆产生撞击;
(2)与围观的观众产生的撞击;
(3)植保无人机失控;
(4)作业人员操作错误,植保无人机飞向错误方向;
(5)操作手与地勤配合不默契,造成的撞击。
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下面我们将针对已经发生的几起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
在人流较多的道路上起降,与行人车辆产生撞击。
年9月份,浙江某操作手在进行植保作业时,将起降地点选在了人流众多的马路上。一位女士骑着电动车下班回家,刚好与正在悬停准备降落的植保无人机发生撞击,造成该女士严重受伤,目前该操作手已经被刑拘。警醒:严禁在人流众多的区域起降植保无人机,严防撞击事件的发生。起降点应选择人流稀少、相对封闭的区域,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起飞之前未确定植保无人机方向,而产生错误操作。
一位操作手在作业完毕后需要做米的转场,为了偷懒而进行远程起降。在未和地勤确认机头朝向的前提下直接起飞,植保无人机朝反方向飞行打伤地勤。
严禁在马路上起降植保无人机
②作业区域内的伤人事故
作业区域内的伤人事故其主要受害对象往往是在田间进行劳作的农户,植保无人机作业高度一般在1.5-2米,而其脚架高度则更低,在运行过程中如田间存在人员,势必产生碰撞事故。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在植保作业之前清空作业区域。
年在安徽省某县植保无人机作业,因为田间有农户劳作,植保无人机运行过程中与农户相撞,造成多人轻微受伤。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应严格遵守:
(1)提前清空作业区域内无关人员;
(2)如发现作业区域内存在人员应立刻停止作业;
(3)如发现即将撞击,可通过升高高度、打横滚及俯仰杆的方式避免撞击;
(4)如确实已经撞击,可操作摇杆进行内外八字操作迅速锁死油门,降低撞击伤害。
飞防作业区域内存在农户作业
四、各种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失
1、操作错误造成的设备损伤
见的操作错误包括:
(1)对标定点与纠正偏移相关概念理解不透,造成航线偏移;
(2)AB点前后顺序错误或方向理解错误,造成植保无人机横移撞击障碍物;
(3)一键返航功能不熟悉而盲目使用。
2、维护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失
常见的维护不当或错误导致的问题包括:
(1)连接插头没有维护或更换,插头发热或融头;
(2)充电总是在高温状态下进行,包括太阳暴晒或电池使用完毕未冷却而直接使用,都会导致电池或者充电器寿命降低;
(3)在北方低温地区,直接将电池长期存储在低温区域,造成电池性能迅速下降;
(4)在长期存储前,未能对喷洒系统做多次的清洗,造成管路、水泵长时间受农药残留腐蚀。
对于植保无人机使用建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