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安粉大家好,请允许我这样亲切地称呼大家,感谢安粉们的一路陪伴,安宫牛黄的前世今生(三)又和大家见面了,前两期,分别向大家系统的介绍了安宫牛黄丸的前世今生和方解中药材来源,今天我们就和各位安粉们聊一聊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工艺和生产的药号。
安宫牛黄丸长期以来被奉为中药“温病三宝”之首,是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包括牛黄、麝香、犀角在内的11味珍贵中药材,如此神奇的药,制作工序一定非常繁复吧?对此,广誉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安宫牛黄丸炮制工艺传人柳惠武先生却说,其实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工序很简单,就是制粉、混合、制丸、包衣、蜡封五个大步骤。但是制作工艺却非常的复杂讲究:粉末应该制作多细、如何逐步的混合,如何和蜜并逐步的浸润,不同的季节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和制蜜丸怎样做到入口即化,口不留渣;包裹金衣捶打之薄,吹弹可破,密封蜡丸如何制作,蜡封厚度等等,这些才是真正保证药丸疗效的神秘之处。
神奇的“包金裹药”
广誉远还保留着药丸古法炮制的“包金裹药”的工艺,即用金箔包裹药丸,一方面可以增加安神的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抗氧化,让药丸的效力得到更长久的保存。包裹药丸所用金箔,是用纯金捶打而成,既薄又轻,稍有气流金箔就会被吹乱,因此必须用两层棉纸中间夹一层金箔,以防粘连。手指只能接触棉纸,不能接触金箔,因此很难控制,操作时,要屏住呼吸,戴上口罩,由于金箔与手接触会粘在手上,需要一种特殊的技艺手法才能把金箔包裹在药丸上。“包裹金衣”特殊工艺,除非行家里手老药工不能胜任。
吊蜡丸工艺
吊蜡丸制作工艺的半成品是制作蜡皮,即从融化的蜡锅中提出以圆形木球为模具的蜡皮,融化的蜡皮附在球形模具上,一起取出自然冷却,用锋利的小刀一分为二,就可以作为包装使用了。过去蜡封工艺非常先进,蜡封厚度也一丝不敢减薄,所以尽管药丸中有麝香等易挥发成分,在保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依然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这些繁复的制作工艺,其实在当时老字号中是行业中的翘楚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技艺,当时包括时至今日,还是被为数不多的老字号所掌握,比如以同仁堂和达仁堂为首“乐家老铺”的京通卫帮,和以“广升远”为首的广帮。
上一期中,我们以电视剧《大宅门》中白景琦为例,介绍了安国药市的规矩和传承,其实,您可能不知道的是电视剧中的白家老号就是对应了现实中的“乐家老铺”,编剧取乐繁体字“樂”中间的“白”为例,而剧中“白七爷”的原型就是“乐家老铺”四房的代表人物乐达仁先生。
乐达仁先生事业做得非常成功,乐家老铺把生意做得最辉煌的就是在他的手中,他改变了传统的前店后坊的生产经营方式,选址办厂,完成了由铺到厂由手工作坊向工业生产的变迁。除此之外,还有开设参号,经营长白野山参的生意;建立养殖鹿园,养鹿取茸;养殖蜂蜜取蜜;开办“达仁”女校,著名教育家马千里任校长,革命先辈邓颖超任教员。但是,乐达仁先生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开办“广生达”药庄就是其中唯一的一例。
乐达仁先生本想自己开办药庄,不借广帮之手,直接采购洋广药材,利用私人关系,从祁州庙会广升远药号收罗药庄经理宋郁生到自己门下,开办“广生达”药庄,但是经营洋广药材,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呢?经营洋广药材一靠资金充裕,洋广药材,大多价值不菲,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很容易资金链断裂,二靠经验丰富。比如说犀牛角,东南亚的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所产角称为犀角,非洲的黑犀、白犀,所产之角称为广角。两者形态、气味均有所不同,价格也相差悬殊,但是即便价格相对较低的广角,也非常昂贵。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提防国外不发商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仅三年的时间,广胜达闭店了,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乐达仁先生也有失算的时候。
安宫牛黄丸原方中11味珍贵中药材中多数都是进口的洋广药材,比如印度黄牛的牛黄,亚洲的犀角等这些珍贵的中药材主要买主就是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为主的财力雄厚的百年老字号,而山西广升远(今广誉远)作为这些珍贵药材的主要经营者,在珍贵道地药材的选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经验。
随着岁月的变迁,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许多百年老号由于道地药材资源尤其是珍贵细料的稀缺,转而寻求发展其他的途径,这里面探索发展最杰出的代表就属同仁堂,在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领下,不仅成功研制出从新鲜牛胆汁中提取特有的芳香成分等,制成人工牛黄,并与年4月人工牛黄获得了卫生部的批准,投入生产。年又按上级指示,向朝鲜、越南转让了人工牛黄的合成的相关技术。
而“广帮”经营洋广进口的珍贵药材而占据天然优势,依然谨遵古训,选用药材极其讲究,炮制工艺更是谨遵古法,不仅在当时山西中药厂(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由其卓越的疗效,获得老顾客的信赖,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占据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经营的洋广药材和中成药更是一枝独秀,一家在80年代的的营业额高达多万,更是于年安宫牛黄丸的古法炮制工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帮派之争,以随历史尘埃落定,但是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时至今日,有人说,中医将毁于中药,这句话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中医药虽说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但是也到了关乎中医药“生死的边缘”,药品关乎大众生命安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实根本不存在“性价比”之说。广誉远,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生于山西太古,随着历史的洪潮是否能向前多迈一步,今天,广誉远全国“百家千店”的目标更需要让我们放下地域之别,把昨天的“十三帮”为了一个目的都变成“广誉远”,今天的老字号要想恢复昨日的辉煌,要我们不再局限帮派之争,而是共同努力,振兴祖国中医药文化,药材好,药才好!
-广誉远制药古训-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更多养生内容请白癜风治得好吗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