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肝脏内科成功开展国内领先DP

近期,医院医院肝脏内科首次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人工肝新技术治疗一例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皮肤和巩膜黄疸减轻,生命体征平稳。该技术在粤东地区尚属首例。

  黄叔,极度乏力、胃纳差、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功能检查结果示:谷丙转氨酶(ALT)U/L,谷草转氨酶(AST)U/L,总胆红素(TBILI)mmol/L,直接胆红素(DBILI)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31秒,远远高于正常值。入院诊断为:急性肝衰竭,酒精性肝损害,胆道感染。肝脏内科戴小灵副主任组织科内讨论,认为患者病情危重且进展快,拟尽早施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但其为AB血型,血站无法提供足量的同型血浆,制约了该治疗模式的实施,宜用DPMAS治疗。情况危急,刻不容缓,戴主任迅速带领科室团队为患者实施DPMAS人工肝技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通过体外装置循环,把血液引到体外,在体外的“排污厂”祛污,祛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辅以系统药物治疗,经多次治疗后,患者胆红素下降,肝功能明显好转,症状改善出院。

  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从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等。一旦发生肝衰竭,治疗极其困难且死亡率极高。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尽早行人工肝治疗,医院抢救肝衰竭患者有效的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主要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等,DPAMS是一种新的组合治疗模式,采用交换树脂(BS)和中性大孔树脂(HA-II)两种吸附剂联合应用,迅速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清除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且不需补充大量血浆,不受血源紧张因素的影响。DPAMS技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肝炎、肝移植前后、肝性脑病、重症肝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的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顽固性胆汁酸淤积等均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我院肝脏内科在年10月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以科室为配置的人工肝治疗室,在重症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抢救中,发挥自身的学科特点及技术优势,开展了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连续性血液滤过等治疗模式的人工肝,很好地提高了肝脏疾病尤其是急危重症的诊疗水平。本次DPMAS人工肝新技术的开展,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治疗手段,给更多危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医院肝脏内科专家门诊(18诊室):

李刚教授周二全天联系电话

广州教授周三上午联系电话

戴小灵主任周一、四上午联系电话

李干文主任周五上午

地点:医院医院(梅县区新县城公园北路)

交通路线:乘5、10、23、24、25、28、30、40-55(除44、54)路可达

赞赏

长按







































治疗白斑医院
白癜风哪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zzd/3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