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牛黄做出来的安宫牛黄丸,
效果一样吗?
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中医将其与紫雪丹、至宝丹并称为“凉开(温病)三宝”,并奉为“温病三宝”之首,作为中医人不可不知此宝。
安宫牛黄丸素来以急救要药所著称,在牛黄稀缺的时代,更是被炒至上万元一颗。
体外培育牛黄的诞生,解决了牛黄稀缺难题,其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功能,可等同天然牛黄使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年1月21日颁发5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6,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包括安宫牛黄丸等42种)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
那么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两种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是否一样呢?《中医药临床杂志》的这篇学术论文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关键词:体外培育牛黄 天然牛黄 安宫牛黄丸 中风 痰热闭窍证 临床试验
文章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年10月第16卷第5期
作者:蔡红娇1 张晓琴2 涂晋文3 谭荣益4 林炳辉5 王奇4 赖世隆4
1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湖北武汉
2 医院 湖北
3 医院 武汉
4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理基地 广东
5 福建医院,福建省中医研究院 福州
摘要
与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观察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痰热闭窍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和随机单盲法。将例中风患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例予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对照组例予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疗程5d。
结果:2组显效率分别为47.98%、47.97%,有效率分别为84.68%、84.4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ECG、GPT、BUN、血、尿、大便常规等各项检查表明,2组病人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结论:2种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有相同的显著疗效,体外培育牛黄疗效肯定,用药安全。
正文
体外培育牛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中药新药,临床前药学、药理、毒理和特殊毒理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含量及药效一致,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试验是采用随机双盲法对照试验和随机单盲对照方法,观察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痰热闭窍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对象与方法
1 合格受试对象的确定
1.1 中医辨证
中风(痰热闭窍证),主要症状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
鼻鼾痰鸣,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1,2]
1.2 西医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栓形成。[3,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40岁以上;③病程在5d以内;④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⑤无TIA及腔隙性梗塞、脑栓塞;⑥无其他中
医证候;⑦无脑疝、脑出血量大者;⑧无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并发症;⑨无精神病患者。
2 临床实施方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2组,1期以1∶1的比例分为2组各例,3期大致以1∶3的比例分为对照组45例、试验组例进行观察。试验组共例予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对照组例选用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天津达仁堂生产。
2.1 双盲法与单盲法的实施
由天津达仁堂按安宫牛黄丸处方、工艺,制成安宫牛黄丸,分别含体外培育牛黄及天然牛黄,使外观、性状、颜色及包装完全相同,分别命名为安宫牛黄丸1号、2号,其编码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基地研究人员控制。2种药物均由各临床参加单位专人保管,负责发药,试验结束、数据处理完毕后揭盲。
2.2 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接受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含体外培育的安宫牛黄丸,对照组加用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尽量使2组所接受的其他处理措施保持均衡。用法:鼻饲或口服,1次1丸,1d2次。疗程5d。
3 观测项目[1,4]
3.1 主要症状、体征
重点观察神志变化、头痛呕吐、语言表达、肢体活动。
3.2 中风病情程度计分
①神志状态:神志清醒计0分;神志恍惚,唤醒后能与人言计2分;神志迷蒙,呼之能答但不确切计4分;浅昏迷(刺激仍有反应)计6分;深昏迷(刺激无反应)计8分。②语言表达:正常计0分;一般表达计1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计2分;只能说单词、词组计3分;语言不能计4分。③上肢:正常计0分;上举全而肌力差计1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计2分;上举不能到肩计3分;不能动或仅前后略摆动计4分;④下肢:正常计0分;抬高45°以上计1分;抬高不足45°计2分;摆动能平移计3分;不能动计4分。
3.3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必检: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部分病例必检:心电图,肝、肾功能,头颅CT检查。
3.4 不良反应观测
主要观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变态反应等,治疗中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者也应如实记录。
4 资料总结与数据处理
试验结束,所有病历汇总至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基地,输入计算机,采用EPIINFO6.0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及统计分析,最后综合分析评价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闭窍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统计学方法:分类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结果观察
1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方法[5]: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满分20分。≥85%为基本治愈;≥50%为显效;≥20%为有效;20%为无效。
2 可比性检查
2组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风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2组主要因素具有均衡性、可比性。
3 治疗结果
3.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5d后,神志状态、语言表达能力、上肢活动功能、下肢活动功能,2组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及复常,试验组改善率分别为88.02%、68.72%、61.06%、60.44%,对照组分别为80.43%、72.30%、57.03%、54.61%。
试验组例中,显效率为47.98%,有效率为84.68%;对照组例,显效率为47.97%、有效率为84.46%。2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2 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GPT、BUN、ECG等各项检查结果,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3.2.1 血常规检测
试验组例,治疗前异常74例,治疗后复查,异常病例有9例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检测例中有41例异常,治疗后复查仍有26例尚未恢复正常。
3.2.2 尿常规检测
试验组检测例,治疗前异常61例,治疗后有34例仍未恢复正常;对照组例,其中43例异常,治疗后仍有24例尚未恢复正常。
3.2.3 大便常规检测
试验组检测例,治疗前6例异常,治疗后仍有1例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检测例,其中7例异常,治疗后仍有2例异常。
3.2.4 ECG检查
试验组检测例,治疗前异常例,治疗后复查仍有31例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检测例,其中63例异常,治疗后仍有31例未恢复正常。
3.2.5 肝功能(GPT)检查
试验组检测例,治疗前20例高于正常,治疗后复查仍有11例高于正常范围;对照组检测例,其中高于正常15例,治疗后6例仍高于正常范围。
3.2.6 肾功能(BUN)检查
试验组检测例,治疗前高于正常范围26例,治疗后复查仍有10例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检测例,其中高于正常17例,治疗后复查有10例仍高于正常范围。
3.3 不良反应
试验组例中,出现恶心3例,腹泻1例,均未停药,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例中出现恶心1例,腹胀2例,均未停药,症状自行消失。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讨论
本研究所选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功能。[6]用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而制成的安宫牛黄丸,观察其治疗中风(痰热闭窍证)临床疗效,并用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作对照,结果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有良好疗效,安全有效。
用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后神志状态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是大脑弥漫性损伤的表现,是中风死亡的重要原因,神志恢复对痰热闭窍证中风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对中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均采用对症治疗,关键是镇静复苏、祛痰,保护呼吸通畅,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抗菌、消炎,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等。而实验证明体外培育牛黄及其安宫牛黄丸,均具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压、祛痰,耐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的作用[7~9]和抗菌消炎作用[10]。
安宫牛黄丸对中枢的调节作用[11,12],对生命中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11],能降低体温,防止或减少惊厥,减少气管内分泌物,从而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的损害,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对细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13],能减轻细菌内毒素对脑细胞的损害[12];且能调节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的活性,恢复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功能[14]。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起到开窍复苏的作用[15],从而达到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中风病诊治指导原则.山东中医杂志,,32(6):47
〔2〕王新志,韩群英主编.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王维抬主编.神经病学(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50~52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5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52
〔7〕蔡红娇,汪世元,刘烈刚,等.体外培育牛黄耐缺氧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6):20~22
〔8〕蔡红娇,汪世元,张渝候,等.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32(6):~
〔9〕蔡红娇,张晓琴.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5(4):~
〔10〕杜佐华,蔡红娇,曾繁典.体外培育牛黄抗炎作用实验.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7(1):27~29
〔11〕黄红英.安宫牛黄丸及其类方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进展.福建中医药,,24(2):63~64
〔12〕虞坚尔,邱根祥.安宫牛黄丸在儿科临床运用.上海中医药杂志,,(5):18
〔13〕黄玉芳.安宫牛黄的研究近况.南京中医学院学报,,7(1):58
〔14〕许再玲.安宫牛黄丸和肝安治疗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80例.浙江中医杂志,,(7):~
〔15〕高峻钰,刘少君,张静.安宫牛黄丸对大鼠中枢神经元的活化作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4(3):30~41
THE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