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
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唐山,这座以近代工业耀于中华大地的城市也拥有令其骄傲的火车站——中国运营历史最长的火车站,那就是今天仍在运营的唐山南站。
年拍摄的唐山站。
一百多年风雨历程,历经战乱、地震,几次改变容颜,几度回眸凝望,不变的是坚定的守候、深沉的情怀。
如今,由于不再承担客运任务,唐山南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那承载了唐山人前进步伐的天桥、城市风雨的雨棚和屹立不倒的水塔不该被遗忘,运营年仍未止步的火车站不该被忽视。
很多唐山人都到过唐山南站,年6月26日之前,这里承担着客运业务,人们在站房匆匆作别,走过天桥踏上行程,却很少有人细探南站的历史。
今天,萧条下来的南站静静守候,等念它、爱它、懂它的人讲述一段段传奇往事。
这次,我们请到的“讲述人”是在铁路工作了一辈子的铁路研究学者、中国铁路协会会员、唐山铁路电务段退休工程师李国明。他常说,历史必须真实,容不得半点虚假。为了搞清某一具体事件的各个细节,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查阅资料。
因此,中国铁道博物馆多次请他帮助寻找铁路史的相关资料。李国明先后提供了津榆铁路、火车邮车、唐山第一座火车站、天津西站初建者的有关人名等资料,破解了京奉铁路地界石、北宁铁路关内外铁路地界石上的英文历史内涵等等。
说起唐山南站,70多岁的李国明老人如数家珍,带我们走进这座火车站那鲜为人知的历史。
年拍摄的唐山站。
唐山站,哪里是源头?修铁路必建火车站,唐山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起点的第一个火车站。但是关于唐山站的修建时间,却存在着年和年两种说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李国明说,这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定义唐山站,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原来,长久以来人们未将“唐山矿煤厂”视做唐山站的源头。
《开滦煤矿大事记》载:“年6月9日,开平矿务局唐胥铁路破土动工。东起唐山矿煤厂(即后来的路矿交接线),西至胥各庄……英籍工程师金达利用旧物料秘密地制造了一台机车……当年8月份即开始使用。”
“唐山矿煤厂”,原煤升井后存储待运之场,位于一号煤井的南侧。唐胥铁路于当年的11月8日正式通车。一条铁路的运行,总要伴随车站的出现,而此时的“唐山矿煤厂”,是否可以认作一个车站呢?
关于铁路“车站”的定义,《铁路词汇》(年出版)有明确解释:“车站:列车到发、会让或越行的分界点,备有配线,一般经常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按业务性质分为货物站、旅客站、客货运站……按车站位置分为通过式、尽头式。”
也就是说,“车站”最基本的要件是办理货运或客运(或客货兼办),并不以是否建起正式的站房为准。如此看来,当年的“唐山矿煤厂”可以称为一个尽头式的“货物站”。其实,在我国的铁路史上先通车运营、后建站房的车站例子非常多。
比如,《北京铁路局站系总览》记:“北京站始建于年,旧称正阳门东站。”该站是八国联军当年侵占北京后而设,当时只为方便运兵,并无站房,而正规的站房(现为铁道博物馆)于年动工,年才竣工启用;再如,同蒲铁路上的许多小站最初运营时,也无站房,站务人员雨天打着伞在站台上售票,可这些车站的建成年月,都定在了铁路的通车之日。
年,开平矿务局为了扩展唐胥运煤铁路的运输业务,开始在矿区外(现永红立交桥处)接出一股岔线,向东延伸后建起了一座“客货运站”。这时的唐胥铁路形成了一个“Y”字形,其左上方的岔线长约0.5公里,终点为“唐山矿煤厂”(货物站);右上方的岔线长近1公里,终点为“客货运站”。虽然前者在矿区内、后者在矿区以外,但都归矿务局统一管理。
到了年,唐胥铁路(不包括“Y”字形线路左上方的岔线)开始脱离开平矿务局,另组专营铁路运输业务的“开平铁路公司”。从此,约0.5公里长的运煤岔线,就变成一条煤矿专用线(一直延续至今)。从此,人们便只将“Y”字形线路右上端的“客货运站”称做唐山火车站了。
李国明认为,以下的描述更加符合当初的修建过程和运行状况:“唐山站,建于年,最初是开平矿务局的一个运煤站,位于‘唐山矿煤厂’(一号煤井的南侧)。年,矿务局又在矿区外(现金匙立交桥处)增建了一个客货运站,称作唐山火车站。”
老站≠南站唐山曾经有个叫“老站”的地方。如今,年纪较轻的人已大都不知晓了。
“老站”是唐山第一座火车站的站址,也就是现在的金匙立交桥处。年运营之后,收益可观。据《开滦煤矿大事记》载:年1月,开平矿务局已拥有头等客车1节,二等和三等客车3节,每日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往返6个来回,客票收入已足够这条铁路上行车的日常费用。
没有多久,火车站前的人流多了起来。矿工、旅客、商人、居民,形形色色,穿行不息。车站道口两侧也成了闹市,商贩云集。起初是露天摆摊,或支伞搭篷;后来则建房筑屋,开店经营。站前四周渐渐形成了唐山最早的几条街道。
到了年,唐胥铁路已先后向西通抵天津、向东延至山海关,唐山站的客货运量骤增,候车室和货场亟待扩建。可是此时车站附近已无空地可以利用。后来,路方在王谢庄的东南选址(今唐山南站处)兴建新站。
然而,工程浩大,费用甚巨,故工期拖长,一直到客车线、站台、货运线、货场、站房等建筑相继竣工后,新的唐山火车站才于年正式运营。
此时,旧的车站并未拆除,后来成为专供隆义栈、瑞信栈等众多商家进出货物的一个货场。候车室及票房改成了货运室,货物线、站台、扳道房、道口依然使用。时间一长,这里就有了“老站”和“老站货场”的新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站”周围已成为唐山的中心地带。富贵街、东局子、粮食街、柴草市、五福沟、瓦房街、和顺里、便宜街……纵横交错;绸缎庄、鞋帽店、鲜货局、菜市场、粮号、饭馆、药房、戏园、邮局……鳞次栉比,人口密集,商业发达,各行各业,无所不包。
每年逢元宵节、端午节期间,大城山雹神庙举办庙会,届时,由唐山交大道口始发、经唐山火车站(今南站)的“庙会小火车”,无论往返都会在“老站”停靠,以供游人香客搭乘。老站道口更是整日繁忙,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这时的“老站”及小山一带,被誉为“小天津”。
新中国成立后,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出入唐山的货物大都改在火车站内的货场装卸,“老站”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大约在年至年间,“老站货场”最终被撤消,院墙内盖起了铁路职工住宅,货运室(原始的候车室和票房)也分给唐山站的职工居住,扳道房改成了公厕,只有人行道口保留了下来。
年大地震中,“老站”的新、旧建筑全部损毁。几年之后,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连接建国路商业街与小山闹区的“老站道口”,已显得越来越狭小。
于是,年这个平交道口改建成了立交桥。因为是唐山金匙集团捐资修建,故定名为“金匙桥”。从此,“老站”这一地名就在唐山人的口头上渐渐消失了。
南站变迁年建成的唐山站就在今天唐山南站的地址了,它究竟是啥模样呢?李国明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珍贵的《唐山火车站》老照片的资料图。
该片拍摄于年,作者是日本著名的摄影家小川一真(-)。年小川一真来华,在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拍摄了八国联军的营房、装备及沿途的建筑、景物等数百张照片,后选编成《北清事变写真帖》一书,于年在日本出版。
年,北京学苑出版社以书名《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再版,《唐山火车站》就是其中的一幅照片。
李国明告诉记者,这幅照片出现后,有人认为这是唐山老站(年建成的第一座唐山站站房)的图片,但他不这么认为。
首先,老站是一座站房,而这样照片上的站房明显是两座;
其次,老站的站台很短,不足四五十米长,站台的右端紧邻一股岔线和货场,而这张照片中的站台很长,也看不到货场的存在;
再次,年时,老站四周早已被商户建筑所包围,可这张照片中站房附近显得很空旷。因此,李国明认为这张图片就是年迁建的唐山站(现唐山南站最早的站房)。
年,唐山站(今唐山南站)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典型的英式建筑风格,高窗阔廊,站舍外观酷似皇冠形状,为二层建筑,设有候车室、售票房和行李房。当时的唐山站站房是唐山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堪称一处最著名的风景。
李国明告诉记者,这座建筑最初墙上的花砖是四块一组拼成一个铜钱的造型,后来被整体涂成黄色。这个黄色的英式站房也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年,由于老的站房不能满足运输要求,于是拆除在原址重建,新建的站房于年11月投入使用,不想使用还不足一年时间就在大地震中震毁。“我至今没有找到那座站房的照片,这是一件憾事,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它曾经存在过。”李国明说。
据悉,从年到年的70年间,唐山站先后进行了4次改建和扩建。当时的京山线是连接华北与东北惟一的咽喉运输线,对唐山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站震后遗迹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唐山火车站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所有站舍和建筑物被夷为平地,成为一片废墟。
唯独车站内建于年的旅客天桥、建于年的铁路水塔和分别建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候车钢架雨棚三处铁路高层建筑,地震后仍然屹立,一直使用至今。
雨棚据李国明查阅铁路系统内部档案材料考证,唐山南站候车雨棚有小、大两座,均为尖顶铁瓦木结构,都位于上行站台上。小雨棚约建于20世纪20年代,高5.65米,面积平方米(现已拆除)。
大雨棚建于20世纪50年代,高约7.5米,面积平方米,四周共有32根木柱。地震后,多根木柱断裂,整个雨棚向东倾斜,抢修扶正时更换了16根木柱,今日依然十分壮观。
水塔铁路水塔,位于上行站台南侧围墙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年。水塔高24米,容积30吨,地震中安然无恙,至今仍是铁路系统主要的供水设施。
天桥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中,情绪迸发最浓烈的当属巩俐扮演的冯婉瑜和陈道明扮演的陆焉识在火车站相逢却眼睁睁被撕扯开的一段,这个场景就拍摄于唐山南站的天桥。
雨打风吹,冬去春来,这座天桥承载的实在是太多了!桥下面有嘹亮的汽笛,桥上面有咚咚的脚步;桥北边是百年老矿,桥南面便是唐胥铁路的起点……
南站旅客天桥,为钢梁结构,建于年。桥高5.9米,水平桥面长48.3米,跨越6股铁道,4条上坡引桥总长85.8米。
天桥修建采用了热铆技术,这在没有电焊的时代,属于先进技术;钢材来自于苏格兰,防锈技术采用的是西门子防酸技术。地震中,出站口方向的引桥护栏被砸弯曲,后经整修复原,现仍有痕迹可见。
南站震后遗迹:雨棚、水塔、天桥。
界桩年3月13日上午,在铁路唐山南站(原唐山站)货场外公路一路口处出土一块标有“PMR京奉路”字样的铁路地界桩。界桩为方柱形水泥制品。该桩埋设于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李国明介绍,该界桩全高为1.07米,同样的界桩他于年曾发现过一块,后被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开滦煤炭外运远销。年,唐胥铁路延至天津,年又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全线称为“津榆铁路”(山海关在历史上曾称“榆关”)。
之后这条铁路继续延长,至年,北京至奉天(今沈阳)铁路全线开通,成为当年贯通山海关内外的唯一铁路通道,清政府将该路定名为“京奉铁路”。为了界定铁路的土地地界,于是在铁路线两侧约0.25公里埋设“PMR京奉路”地界桩。
界桩上怎么会有英文字母?李国明告诉记者,从19世纪末起,这条铁路的运营大权已受英国人控制,因此铁路局内的办公行文流行中英文并用,铁路界桩上的文字也不例外。
“PMR京奉路”上的英文“PMR”,分别是Peking(“北京”旧时的写法)、Mukden(穆克顿,“奉天”满语的称谓)、Railway(铁路)的词头,意为“北京穆克顿铁路”,与汉字“京奉路”的含义相符。
由此认定“PMR京奉路”是京奉铁路时期设置的界桩,启用年代约为年。至年,“京奉铁路”易名“北宁铁路”后,地界桩改设为“北宁路界”桩。新中国成立后该路更名为“京沈铁路”。
这块已经在地下沉睡了多年的界桩被发现出土,见证了唐山作为中国铁路发源地的百年历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的铁路文物。
PMR京奉路地界桩。
老钢轨近几年,唐山南站先后发现了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京张铁路、“满铁”等时期的老钢轨。一根产于年的钢轨距今已有年,长1.5米,钢轨内壁上清晰的铸有“CAMME11STEE1W”字样,这是迄今为止在唐山南站发现的制造年代最早的钢轨。
据介绍,在唐山南站内还发现过制造于年、年、年等年代的钢轨,至今仍在使用。这些老钢轨并非铺设在火车行驶的轨道之上,而是用于道口防护等处,尺寸都较短,有的还留有制造厂商的标记,如“COCKERILL”(比利时的科克里尔公司)等。
产于年的钢轨。
南站的价值和保护铁路唐山南站是中国运营历史最长的火车站,并且至今仍在运营当中,堪称“中国铁路博物馆”,也有人称它为“中华第一站”。
“老建筑是有灵性的,每块砖,每块木头,甚至连尘土都承载着历史和故事。”这是张艺谋导演选择唐山南站作为《归来》取景地时说过的话。留住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记,更是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原则。那么,对于拥有百余年厚重历史的唐山南站,我们应该如何加以保护和利用呢?
应该说唐山南站是幸运的,压煤改线使它退出客运舞台,避免了电气化改造与扩建。老天桥、雨棚、水塔等一系列珍贵的铁路历史遗迹才得以保存至今。
10月26日上午,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列商用型氢燃料混合动力有轨电车首次投入商业载客运营。在中国最古老的铁路上开行世界最先进的机车,“中国铁路源头游”让游人穿越百年,感受唐山和中国工业的沧桑巨变。
“中国铁路源头游”中,唐山南站被设为一站,尽管不停车,但将会有更多的游人亲眼目睹南站的风采,了解南站的历史,体味百年南站的深沉韵味与情怀。
采访中,记者来到唐山南站,看到这里有工人正在更换站台上的便道砖。在工业转型中,政府对南站保护与开发并重,让极具价值且仍在运营的百年老站生机无限。
但唐山南站至今仍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一点令人心忧。我国拥有百年历史的火车站很多都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比如天津的塘沽火车站、静海火车站、杨柳青火车站、唐官屯火车站都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站是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济南老火车站建筑群早已挂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访中,不少人提出唐山南站应尽快申请文物保护单位,对其中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和建筑加以保护。
唐山南站对于老唐山人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记忆。直到现在,与老一辈人聊起唐山的火车站,唐山南站依旧被他们称为“唐山老火车站”,现在的唐山站是“新火车站”“唐山西站”。
火车站内的老钢轨、老界桩等都是具有文物价值的遗迹,“保护唐山南站,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李国明说。
小编有话说:
▼▼▼
壮哉我大唐山!唐山南站可是中国的第一个火车站呢,希望能尽快保护起来,守住这一份历史的记忆!
▼▼▼
老板说了
点一个
生活君的工资就涨5毛~
编辑:炸毛兔
来源:央视财经,人民日报,河北日报
唐山这些事儿编辑整理
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