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做电商一个台湾年轻人的经历

本文作者为刘育名,在台时主攻互联网,在电商、营销、文案略有研究,四年的互联网经历,到中国创业却做了线下的实体工作,占了台湾人对于台湾美食的优势,但在专业领域上又是劣势。却也在这样的磨合中,从另一个角度看见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下一个风口。

到中国七个月了,这段时间学了很多经验,尽可能地写成六点,跟大家分享:

前言:

我们做的是台湾零食品牌,一开始从台湾走正关贸易进口,不走小三通,成本大概是小三通的三倍,但我们用低毛利的做法希望可以借此将台湾真正的好商品(有品质、有颜值,最好还可以帮到社企)带到中国市场上贩售,也在台湾成立了台湾部门,想乘上中国消费升级的这阵风一起飞上天,但没想到风还没吹大,我们的策略就先死掉惹!

1.没人的地方不要去,除非你有钱

很多人喜欢喊着“蓝海经济”,发现新的产品、新的模式就想要往前冲,运气好成为第一人独占市场,运气不好成为他人的垫脚石,帮他人测试完市场需求,完全变成“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代表。

我们最刚开始是从台湾进口产品的策略,坚持从海关报关报检的大贸进口,不走小三通。(因为现在政局关系,我们赌的是小三通随时会被关掉)

但随着人力、运输、报关等费用的增加,算到产品进仓,单纯成本就是我们在台湾批发的2.5倍价格,算上毛利后根本无法销售(才终于懂小三通对台湾产品销到中国有多重要),这样的策略让公司烧了很多钱,我们到现在也只能对着满仓库的产品发愁。

2.小品牌不要尝试教育市场,你只会被市场教训

我们公司的爆款产品(也是半年前唯一的产品)是爆米花,转变策略开始研发各种台湾零食,除了进口产品外,我们也在中国寻找工厂开发凤梨酥、坚果塔。而牛轧糖、凤梨酥对于全世界来说,几乎是台湾的“包装食品代名词”。

在中国更是如此,自然而然会有人购买;但坚果塔,则是在五年前由日本传入台湾,两三年前开始卖火的产品,我们公司便尝试着把“台湾很火的好吃零食”带入中国,但经过四个月的尝试,坚果塔的销量不如预期,做得再好吃,也不会有人买。

坚果塔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但“坚果”则已经被三只松鼠炒火,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坚果,这样的市场则已经对相关产品有了刻板印象,纵然我们花再大的精力、营销费用、大V网红介绍,仍然反转不了消费者对于坚果塔的印象,始终无法接受“蛋塔里加坚果”。

3.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三只松鼠的可爱IP对中国市场带来的冲击不谈,连中国传统烘焙坊──“好利来”,遭到外来的原麦山丘、巴黎贝甜等高颜值面包烘焙坊的冲击,也一改以往的“破烂”(中国友人形容的)家常烘焙坊,短暂停业一个月,一口气重新装潢了北京所有门店,为北京的烘焙产业带来新面貌。

(编按:巴黎贝甜是韩国大型食品连锁企业SPC集团旗下的一个烘焙品牌,主要经营法式面包、三明治、蛋糕、咖啡等,目前在韩国、美国、法国、中国、新加坡、越南拥有多家连锁店)

而我们家的产品也亲身体会过这样的风波,第一次推出产品时,被上一家设计公司雷到,做了一个长得像茶叶的产品包装,过度简单少了灵魂外,更没有清楚的产品概念,销量惨不忍睹。直到聘请了专业的包装设计师,为公司所有产品线做了梳理,提高的视觉辨识度、融入产品概念,才救了我们直直落下的产品业绩。

以上三点,是我们上一个策略的疏失、前后烧了几十万人民币学到的教训,也是这半年来让我瞬间拓大视野的重要学习。

4.再贵的东西都会有人买,但说服消费者?让他说服自己吧!

休闲零食这个品类本身就被定位在“非高价”,毕竟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借着消费升级风口的扩大,人们除了吃饱穿暖之外,开始追求情绪上、灵魂上的满足;当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产品时,非刚需产品就有活下来的机会。

但像我们公司贩售“非高价”的休闲零食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难拉抬单价,尤其许多中国大牌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早以垄断零食产业,又以低价、量大做为销售卖点,要在这样的狭缝中生存,只能倚靠高质量产品打出口碑,然而,在高质量的产品,都必须建立在消费者认知中“有价值的产品”上,一如上篇所提:不要想着教育市场。

三只松鼠之所以能快速窜起,正是因为找对了突破口,将原本“坚果”的产品,挑选出更高质量,制作更美味、多样化的口味,附上贴心的湿纸巾、拨壳器,再加上可爱的松鼠IP,让三只松鼠在百草味、良品铺子垄断的坚果市场,找到自己的出口。

所以,与其告诉消费者公司花了多大的成本(进口、工艺、研发时间等等)在产品上,不如直接在消费者已知的“高价值产品”中,去做出差异化,才能“再教育”消费者,让消费者愿意掏出更多的钱去购买更贵的产品。

5.刚需产品死不了,但不一定活得好;非刚需产品能活下来,没有不赚钱的

做刚需产品市场,只要不做得太差,至少都活得下来,但就是在别人手上的饼抢屑屑吃,除非做的特别高大上、有质量,否则提不高客单价、找不到人流,那一切都是白搭。而非刚需产品,更容易死在沙滩上,但在中国死在沙滩上的却没有外面世界来得多。

中国的经济起飞,看起来国家整体收入提高的背后,是极大化的贫富差距,而千万富翁的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因为人口基数大,比例基本还是在1%)据年的统计,中国的千万富翁达万人,而这样的富人市场,非刚需的产品品牌能活下来的空间就很大了。

高单价的非刚需产品,像是保健补品、名牌包、禅修课程、私人教练健身房等等,大多都是非刚需又高单价,在中国这样的市场,随着经济起飞、富人增加,尤其中国人虽然爱国,却也始终认为海外的一切还是更显得高大上,让许多国外品牌到中国活得更舒服。

6.有风的时候赶快跟,顺手打“品牌”牌,没风了才能活下来

“风口是等出来的。”项目已死的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

在中国创业,风其实跟政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相关资源,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找到相信创办人的投资人,看见该项目领域未来的市场,然后“等”。

等其他有相关资源的人冲出来准备独占市场,他在前杀敌、探测市场,我们在后做分析、吸取教训、调整脚步继续前进,千万跟紧脚步,再看见缝隙时杀出。可能独占不了市场,但至少在市场上能站稳脚步,不要跟有资源的人火拼,不管在人脉、资源、关系上赢不了人家,到后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在这段过程中,除了在中国必做的“简单暴力行销手法”(优惠、送红包等),产品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从产品做出市场区隔,圈住自己的用户群,放弃当初利用暴力营销得到的“贪小便宜用户”,他们只是用来快速打造市场知名度的,等于是用红包聘请更多的人们当活招牌,如此而已。

要记得,在中国要炒作品牌声量,只有三招:大V炫耀、产品超好、发红包。

这三招要反过来做,等着风起来了,发红包快速争取市场能见度,利用产品高质量找出识货的黏性用户,让该领域中具代表性的网红、大V、偶像做代言,让消费者开始认为这个品牌具有高大上的气息,这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转发自《经理人》

欢迎在亚马逊、京东、当当上订购《华为研发》第3版,相比第二版有十万字更新。

赞赏

长按







































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
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zzd/1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