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诗意书香
编者按:
人,乃万物之灵、五行之秀,人的生命意义便不等同于草木枯荣、动物生死。因此,人的选择和意识决定了人类所走的不同道路,智者选择行善而诡谲者选择浑浑噩噩。
作为教师,王君就是这样一位“行善者”,而本文的作者何英老师又是“善行”的传承者。在有限的生命里,他们一位不断修炼课堂和教学的艺术臻于完美,另一位不断学习尝试挑战和超越自我坚持不懈。或许这才是生命和生活的朴素意义:不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只求心灵畅快淋漓的快乐选择。
(江西省上饶中学胡静)
作者简介:
何英,女,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任教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中教一级。曾获曲靖市“优秀教师”、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优质课教师”“金牌成员”等称号。参与《“经典语文”主张与“亲近经典”语文专题阅读实践》课题获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编多部书籍,论文多篇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云南教育·中学教师》《学生新报》《教育实践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
生命的特质
——我读王君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何英
庞荣飞老师在为王君老师《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写的序里提到“生命的特质”,我对这个词印象颇深。他说,生命的特质与生命做什么无关,而是与“怎么做”紧密相连。霍军老师说:“王君这样的人有着最美丽的生命状态,而且会越变越美。”什么是生命的特质?什么是好的生命状态?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可以称得上是最美丽的?王君,是最好的诠释。
“一个人背着包来回穿梭于全国各地的公开课,毫不畏惧;一个未到三十五岁却已经评上了特级的教师,一张年近不惑却依旧青春得不可思议的面容……”这是我师傅口中的王君,她丝毫没有掩饰她对王君的赞美与肯定。怀着一份好奇心我慢慢走近王君,发现她是众多人膜拜的“昭君”,无论是她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被她超强的能量裹挟了去。从四川重庆大山深处的乡村女教师一步步蜕变走进北京人大附中又到清华附中,她是一个传奇人物。阅读王君,你会感觉她生命园子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生命的张力,释放着生命的激情;你能感受她心灵的律动和细节的美好;你能体会到她的一片赤诚、一颗痴心。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她都能打整的井井有条,在岁月的沉淀里,她用一颗宽容的心拂去了悲伤、用一颗感恩的心向她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过客致敬、用一颗修炼的心感动着芸芸众生。她一直在远行,去寻找一种她想要拥有的生活,这种生活没有预设,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因为她选择用脚步、用心灵去丈量生命的丰富与蓬勃。这是她的生活态度,也是她的生命态度。撇开生命的浮华与喧嚣,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王君:
一、从任性到独立的顿悟
王君出生长大在一个西部小城,綦河记录了她青少年时代最奔放最恣意的快乐,不顾危险偷偷摸鱼、下河游泳即使碰到雷雨暴风的天气也要横穿大坝、再到后来的长跑……她说这是年少轻狂与任性无知,但我却觉得恰恰因为这样的日子才赋予了王君坚强、独立、无所畏惧、充满灵性的底色,给她的课堂、她的青春增添了壮丽恢弘的一笔,创造了别样的美丽。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燃烧自己,而是要点亮世界”,这句班级的题词多像是王君的宣言啊!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教师的定义是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而多数教师也认为是奉献是牺牲,王君用她强大的内驱力告诉我们,教师也需要吐纳更新,让自己的生命蓬勃发展。于是,王君顿悟“任性,换个角度看,它代表着一个教师拥有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建设的勇气和能力。”
从任性到独立的顿悟,这不仅是一种青春的印迹,更是生命激情的释放。
二、课堂——用情最深的地方
王君说,是语文把她引领进了生活的大门,并且让她感受到了一个平凡女孩生命的尊严和快乐。她还说,她是一个无怨无悔地“活”在语文课中的人。她的博客上有这样醒目的话语:“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以课堂的质量来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
看她的课堂实录,会发现她的与众不同。
倾听花开的声音。孩子的质疑是教学智慧的火花,如何去因势利导,考量着一个教师的智慧。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让他们始终放不下面子,有时想竭力维护,却终因无力把控而尴尬不已。王君很谦逊,很和蔼,她愿意俯下身去倾听:“你是不是觉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你想换作什么呢?”她不急于表态,而是“有意思,同学们评评”“你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孩子,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那按你的改法,我们来读一下,大家体会一下看行不行?”,她不吝惜赞美:“品得好!”“非常敏锐”“聪明极了”“这个词用得妙”……在她的实录中,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话语,她不急于表态,主要想激起那千层浪花,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他们的心性;她不吝赞美,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和价值。她说“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让给了学生,教师成为了课堂探讨的‘首席’,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与学的精彩对接。”她始终微笑着解答学生的疑惑,保护他们的自尊,希望他们能慢慢理解并用这份自信去延伸他们的生活。她静静地等待,深深地弯下腰去凝视,去帮助。她的眼睛里,装着所有的孩子;她的课堂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王君说:“一堂课,如果不点燃一颗寂寞的心灵,不激发一张落寞的表情,这课,就不算好课了。”的确,当教育成为了一种对话、一种期待、一种信任、一种融合的时候彼此的心就会悄悄打开、开始生长。
“我就是我,我的观察与见解与众不同”,这是王君最了不起的地方。独特的见解与鲜明的个性使她能够独领风骚。她不媚俗,在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中创新;她不迷信,在汗牛充栋的权威资料中质疑;她能打破传统,从重复的词语上突破,她能用一个句号撬开一篇文章,在虚词的世界里开拓一片天地,她会走进人物内心,读出人生的苍凉与无奈;她会在单元之内进行整合,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分析、透视、对比、反思中形成自己个性化见解。总之,她用心研究教材、精心把握课堂,化繁为简,创造出一片繁花似锦的天地。“没有整合就没有高品位的反思”,这是王君的感受。反观我们平时的教学,零敲碎打,没有全局、整体意识,这怎么能让语文教学变得灵动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空虚”,而王君,她始终保持自我的思维能力,她拥有强大的面对文本的力量。在她那里,你会发现无论从任何一个地方插柳都能让柳成荫。课堂,就是她用心最专用情最深的地方。
三、在万丈红尘中听见自己的心跳
王君说:“哪怕是走在人流如潮的大街上,坐在顽童嬉闹的教室里,我也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我的灵魂,前所未有的安静了。”
听见自己的心跳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炼。很多人在刚起步的时候信心满满,走着走着就迷失在万丈红尘中,因为外界的干扰太多,内心又彷徨太多。纪伯伦说得好“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看王君的一路行程,你会发现她始终在走自己的路,不被外界灯红酒绿迷惑,她笔耕不辍,就像一头牛,始终埋头耕地,用汗水、用智慧硬是把一块块荒芜的土地变得松软,然后播种、浇灌、用心的呵护,最后长成一片绿荫。她用她的笔记录着她的专业求索之路、教育求真之路、课堂反思之路、班级管理创新之路、专业阅读之路、与优秀教师同行之路……她不停地读书与思考,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王君说“学识来自阅读的积累,眼光来自思考的磨炼,情怀来自经历的沉淀”,这些文字凝聚着她多少心血呀!柴静的《看见》里有一句说得好:“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想,一个“哭过长夜的人”,无论是站在课堂上,还是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一定是笑得最有底气的人!说话说得最有智慧的人!还是霍军老师说的好“只有一个埋头于当下此刻,走一路歌一路,建设自己的生活也施惠于他人的人,才能把常人抱怨、感叹、平淡无奇的日子变成无数打动自己又打动他人的瞬间,把一滴汗水结晶成珍珠,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熠熠生辉。”
昆德拉说生活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正是因为王君的激情投入与沉醉,才有“青春语文观”的建构,正是因为她珍惜每一次的挑战,才有成就人生厚重与精彩的可能!这就是生命的特质——纯粹、激情、热忱、无所畏惧、独立思考、生生不息……这也是最美的生命状态——让自己的灵魂没有白发,不计成功或是失败,只要坚定自我,在青春的心灵中实现突围,在认识和解剖自己的同时升华人生的要义,在无数生命体验中学会守望,获得一种修炼自我的方式和一种从容厚重,在无数次的眸想中让心灵远行!
王君说过:“没有谁的成长是容易的。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够轻轻松松地成长为一个成熟而丰富的生命。不管一个人的表面如何,他的精彩或者不精彩的背后,都有苦难,都有泪水。”我默默祝福王君,同时也勉励自己,一路高歌,一路修炼,不惊波澜,岁月静好!
(本期责编:江西省上饶中学胡静)
诗意语文工作室由“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特级教师董一菲老师领衔。目前已广纳全国23省、4个直辖市、3个自治区位语文教师。
工作室线上线下结合,打破空间限制,开展了丰富多彩而意义深远的主题活动。目前,工作室已结集出版《高中语文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点评》等三部文集,编写六部初中读本,二十一部名著导读,并于年获得牡丹江市创新成果奖。工作室正在引领有情怀,有理想,有境界的语文人走向诗意的远方!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黑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任教于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诗意语文”的倡导者,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年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获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大赛一等奖,兼任全国多所大学硕士生导师。应邀在全国五十几个城市讲座授课,著有《紫陌红尘拂面来》《董一菲讲语文》《仰望语文的星空》《雪落黄河静无声》《千江有水千江月》《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等六部专著。其“诗意语文”入选“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之一,在全国有广泛影响。
董一菲诗意语文
唤醒生命中的诗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