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通读4月12日王下911章国语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列王记下9章

提要:1以利沙差遣一个年轻的先知门徒带着命令到基列的拉末去膏耶户。4那少年人做完这件事就逃跑了。11耶户被士兵拥立为王,在拿伯的田间杀了约兰。27亚哈谢在姑珥被击伤,埋葬在耶路撒冷。30骄横的耶洗别被人从楼上扔下,野狗将她的尸身吞吃。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先知以利沙叫了一个先知门徒来,吩咐他说:“你束上腰,手拿这瓶膏油往基列的拉末去。

本会注释:

先知以利沙。关于以利沙的叙述在8:16节因为插入约兰和他儿子亚哈谢在犹大统治的描写而中断。现在经上的记述又回到以利沙身上。也许有人会提出问题:经过了如此之长的关于先知工作的叙述(2:12至8:15)为什么不连贯地将以利沙的生平故事讲完呢?这是因为,《列王纪》是基本上根据编年顺序记载以色列和犹大诸王历史的。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固然很重要但也是穿插在诸王的记载之中的。目前以利沙要做的这件事和亚哈谢以及约兰在世最后的日子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当前关于先知的记载和那些王统治的叙述两相交织起来。一个先知门徒。现在以利沙身边有一群先知门徒与他同在,他们一直协助以利沙完成各种工作。这个奉差遣的人具体是谁不得而知。十一世纪的犹太人学者拉吉说,此人是王下14:25节提到的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期间作先知的约拿。但事实很可能不是这样,因为耶罗波安二世直到五十年后才登基作王。另外在犹太拉比的研究中也没有证据证明这里提到的先知门徒是约拿。瓶(直译为:盒子)。应该翻译为“瓶”(见撒上10:1)。那时的油和膏一般都是装在陶、石头、玻璃制成的瓶或罐里,在埃及和米所波大米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器皿。基列的拉末。以色列王攻打基列拉末时受了伤,现在已经撤回到了耶斯列。直到此时经文中还远没有讲述这次围攻基列拉末是否成功,但其结果已经指明了。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2到了那里,要寻找宁示的孙子、约沙法的儿子耶户,使他从同僚中起来,带他进严密的屋子,

本会注释:

耶户。经文中除了这里提到耶户是约沙法的儿子之外再没有就他的家谱和出生地有任何细节的记述。亚述的历史中屡次提到了耶户。撒缦以色三世作王第十八年(一般被认为是:主前年)的一个记录中提到他打败哈薛,同时这个记录中还提到他从IauamarHumri或“耶户,暗利的儿子”手中收下贡物。这个记载和撒缦以色作王第六年一个讲述亚述王和亚哈在夸夸(卡卡)作战的记录(见第81,页)结合起来,我们不仅可以将亚哈统治的最后一年还能将约兰的死以及耶户的即位和亚述的历史在时间上统一起来。同僚。这是指他的伙伴或同事,即,与他在一起的众位军官(见第5节)。带他。字面上是,“使他进来。”先知的使者指引耶户进了另一间屋子,在那里他可以与之作秘密的会谈。严密的屋子(直译为:里屋)。字面上是,“严密的屋子”(见王上20:30和22:25)。不一定是秘密的,但必须是一个私下的空间,在那里使者可以单独与耶户交谈。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3将瓶里的膏油倒在他头上,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说完了,就开门逃跑,不要迟延。”

本会注释:

将瓶里的膏油倒在他头上。以利亚早在奉命膏以利沙做他继承人的时候(见王上19:16节注释)就收到了膏耶户作王的使命。逃跑。膏立耶户整件事是在非常迅速和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年轻的先知门徒一完成他的使命就迅速离开,没有等待耶户询问或可能得到的报赏。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4于是那少年先知往基列的拉末去了。

本会注释:

那少年。这个表达在英文LXX版和叙利亚文译本中只出现过一次。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5到了那里,看见众军长都坐着,就说:“将军哪,我有话对你说。”耶户说:“我们众人里,你要对哪一个说呢?”回答说:“将军哪,我要对你说。”

本会注释:

坐着。这些军长可能是在院子里坐着,因为根据下一节,耶户听到先知门徒和他说的话之后,就“进了屋子。”耶户说。很明显耶户是众军长的首领。他现在是以色列军队的元帅。当以色列王离开基列拉末的时候还没有将城攻取,因此,战斗依然在进行。约兰可能将他的伤当作离开部队的借口,好逃避战争的严酷和危险。而耶户继续督战攻城并最终将其占领。他也因此成为了全以色列的民族英雄。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6耶户就起来,进了屋子,少年人将膏油倒在他头上,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膏你作耶和华民以色列的王。

本会注释:

以色列的。上帝依然承认以色列是属自己的国家,他作为合法的统治者现在要为其选立新王。膏你作……王。这无疑是从上帝而来的使命。膏立新君的时机已到,他将要除灭邪恶的暗利王朝。对于加冕作以色列王的一位来说,现在既是一次机会,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7你要击杀你主人亚哈的全家,我好在耶洗别身上伸我仆人众先知和耶和华一切仆人流血的冤。

本会注释:

亚哈的家。约兰和在他之前作以色列王的亚哈谢都是亚哈的儿子。亚哈家因为他们的罪恶现在就要被全然除灭了。伸……流血的冤。没有人流了无辜人的血会不受到惩罚。耶和华看顾他的百姓,为自己的选民伸冤,他有他的方式,在他认为最好的时机就会为他们报仇。人以自己狭隘的视野常会疑惑为什么报应的日子总是迟延。在不忍耐之中人们或许会认为耶和华已经忘记了恶人的罪行并允许他们继续行恶而不受到刑罚。一切仆人。这表明不仅是那些上帝拣选的先知,还有更多的人卷入到亚哈家敌对真神上帝崇拜者的大规模迫害之中。耶洗别身上。耶洗别是以色列国中迫害的主谋,但她不可能独自进行。如果耶洗别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既而,那些与之同流合污并被同一个精神所鼓动的人也是有罪的。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8亚哈全家必都灭亡,凡属亚哈的男丁,无论是困住的、自由的,我必从以色列中剪除,

本会注释:

全家。亚哈的全家都被剪除,这降到亚哈家的刑罚显得异常严厉。有这种想法仅仅是因为人们忘记了一个事实:上帝是如何处理关于以色列之事的。当上帝在西奈山建立以色列的神权政体时他也为其制定了严格的民事刑律。强有力的律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是必须的。但是在君主制度下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王拥有绝对的权力,那在国中有什么权威能以审判王的罪行呢?在这种情况下上帝就成为其刑罚的执行者。相对于下面的臣民来说忽视王的罪行更加危险。因为他的地位高,相应地,他作恶的后果波及的范围也大。因此他所遭受的刑罚通常很严厉,就像亚哈和他的全家,以及大卫的例子,当他数点以色列人时有七万人在这个罪行之后死亡(撒下24章)。严厉的刑罚被用来作为约束人们狂妄不羁无法无天的手段。我必……剪除。这一节表达了耶和华所发命令包含的范围。希伯来人好像从大卫的年代就开始使用这种表达了(撒上25:22)。当耶罗波安行走恶道时,这句话用在他的子孙身上,说他们将被剪除(王上14:10)。同样的话也用于表示巴沙家的灭亡(王上16:11)。当拿伯被杀他的葡萄园被强占之时,以利亚将这句话用在亚哈的子孙身上,说他们必尽都灭亡(王上21:21)。先知现在又一次使用这句话来指示亚哈的全家马上就要面临他们的厄运了。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9使亚哈的家象尼八儿子耶罗波安的家,又象亚希雅儿子巴沙的家。

本会注释:

像……耶罗波安的家。这两个家族都彻底灭亡了。当巴沙击杀耶罗波安全家时,他“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王上15:29),而当心利灭绝巴沙的家族时,“连他的亲属、朋友也没有留下一个男丁”(王上16:11)。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0耶洗别必在耶斯列田里被狗所吃,无人葬埋。’”说完了,少年人就开门逃跑了。

本会注释:

耶洗别……必被狗所吃。以利亚曾预言过这样可怕的厄运将会临到以色列的恶后身上(王上21:23;王下9:36,37)。亚哈妻子的名字耶洗别成了邪恶的代名词。正是她引诱上帝的百姓陷入了最可耻的偶像崇拜和罪恶之中。她的罪恶极大,现在将要遭受可怕的厄运。对耶洗别的刑罚永不可忘记,它要在一切犯罪作恶之人的心里留下一种深刻、鲜明的事实印象,违犯诫命者必受惩罚。在东方国家的原野田地中常有很多处于半饥饿状态的野狗,它们吞食各种腐败的东西,是郊外的清道夫,弃置荒野尸体上的肉很快会被它们吃掉。在耶斯列田里。耶洗别该当此报,这里正是她滥施淫威犯罪作恶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她威胁要除灭以利亚(王上19:2),也正是在这个地方她为了一处葡萄园而流无辜之人拿伯的血(王上21:7-15)。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1耶户出来,回到他主人的臣仆那里,有一人问他说:“平安吗?这狂妄的人来见你有什么事呢?”回答说:“你们认得那人,也知道他说什么。”

本会注释:

平安吗?。字面上是,“平安吗?”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本章第17,18,19和第22节。这个使者突然的出现,他将耶户带到一边做秘密的会谈,以及他匆忙的离开,这一切都使人疑窦丛生,要问问他来此的目的和意图。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先知门徒来此决不是为了平常的使命。那么他带来的消息是好是坏呢?是不是别处有什么突然的危机发生要动用军队呢?狂妄的人。字面上是,“疯子,”这是从动词“疯了”而来的。这个词就像耶29:26节一样,是贬义(参看何9:7)。你们认得那人。这些话表示出耶户怀疑众军长全部参与了要立他为王的计划。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2他们说:“这是假话,你据实地告诉我们。”回答说:“他如此如此对我说。他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

本会注释:

这是假话。这些军队的官长没有猜出先知的意图,但他们热切地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保密呢?耶户可以当场为他们揭晓谜底。《圣经》上的记载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些人渴望了解那重要信息的情形,他们知道先知给了以色列军队的将军极其重大的使命。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3他们就急忙各将自己的衣服铺在上层台阶,使耶户坐在其上;他们吹角,说:“耶户作王了!”

本会注释:

将衣服铺在。先知的信息一经公布就使聚集在那里的人与耶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突然间的改变。在这消息公布之前,这些人,包括耶户,同在军中作将领,都是服侍王的臣仆。但现在,突然间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地位与众不同了,成了以色列的国王,而其他人则成了他的下属。耶户被抬举升高,其余之人就向他们的新王表示效忠了。因此,众位军长立即将他们的外衣脱下来当作毯子铺在地上让耶户行走,这是一种对耶和华所立之王适当的尊重。上层台阶。希伯来词语gerem。字面上是,“骨头,”或“力量。”这个词语翻译过来是“上层台阶,”其确切的意思还不清楚。或许它是指一些建筑上的术语,可能是阶梯顶头的一个平台。从众军长聚集的院子里可能有一条阶梯直通到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而这个平台就被暂时当成一个宝座可以让新王在他的臣仆面前站立。官员们可能用他们的外衣当作一条正式的地毯从阶梯一直铺到高处的平台上,使新王有个显赫的位置可以接受他臣仆的欢呼。吹角。这是加冕典礼既定程序的一部分(见撒下15:10;王上1:39;王下11:14)耶户作王了。人们好像当时立即接受了将军耶户作王这件事实并显得非常高兴。耶户在自己的同僚中无疑深孚众望;另外,当时人们肯定对约兰以及暗利家存在着普遍的不满情绪。

以色列王约兰被杀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4这样,宁示的孙子、约沙法的儿子耶户背叛约兰。先是约兰和以色列众人因为亚兰王哈薛的缘故,把守基列的拉末;

本会注释:

背叛约兰。约兰当时还在世并依然施行统治,因此,耶户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背叛,对约兰、亚哈以及暗利全家的背叛。约兰……把守基列的拉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它显示出以色列人的确重新夺回了基列拉末。人民看待“约兰,”与其说他是以色列国家的君王,还不如说他是个专顾自己的人呢!如果约兰在攻城期间留在营中,那么现在耶户破城的功劳也可归在王的名下,耶户还会和以色列的军队一起守城防备亚兰人的回袭。因为哈薛。哈薛失败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尽全力将城重新夺回。因此,以色列人不得不继续在基列拉末驻守防备哈薛的进攻。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5但约兰王回到耶斯列,医治与亚兰王哈薛打仗所受的伤。耶户说:“若合你们的意思,就不容人逃出城往耶斯列报信去。”

本会注释:

医治。既然刚才提到约兰把守着基列拉末,为防止误解,现在作者重复了他先前关于约兰受伤回耶斯列修养的叙述(王下8:29)。若合你们的意思。耶户发布了他作王后的第一道命令。他没有急躁,也没有独裁,而是让他的人知道自己会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意见。如果众人认为他的话明智合理,如果他们愿意和耶户站在一起,他们就会自觉执行他的建议了。不容人逃出城。如果这里发生的事走漏了消息,传到耶斯列约兰的耳中,背叛者所处的情形就不妙了。这个命令又一次证明了基列拉末目前的确是在以色列的手中,因为若这城仍未被攻下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命令发出了。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6于是耶户坐车往耶斯列去,因为约兰病卧在那里。犹大王亚哈谢已经下去看望他。

本会注释:

坐车。再没有时间可供耽搁了。耶户想尽一切办法要在别人将基列拉末发生的事告诉约兰之前赶到耶斯列去。他和一小群人乘战车前往耶斯列,而军队的主力仍留在拉末以防备亚兰的突袭。约兰病卧。约兰受伤未愈仍在耶斯列卧床养病。但后来的事表明他的伤不是特别严重,因为他还可以起来乘战车出去见耶户(第21节)。看望他。以色列王和犹大王当初都出现在攻打基列拉末的战场上(王下8:28)。当约兰受伤后他离开了前线回到自己在耶斯列的行宫修养,而亚哈谢很快就过来看他了。如果两个王都是在战事结束之前离开的,就会影响军队的士气并让大家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冷漠和胆怯的表现。如果耶户和全军都在前线浴血奋战,而两个王却在他们的行宫安逸享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耶户被拥立为王时大家的热情那么高涨了。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7有一个守望的人站在耶斯列的楼上,看见耶户带着一群人来,就说:“我看见一群人。”约兰说:“打发一个骑马的去迎接他们,问说:平安不平安?”

本会注释:

耶斯列的楼上。耶斯列城位于耶斯列谷的尽头,向下俯瞰着约旦河平原。尽管它是在平原上,但它坐落在一个三十米高陡坡的顶端,对所有通向约旦河的路都一览无余。向西穿过伊斯德伦平原能够看到迦密山。这座城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是建立要塞的理想地点。古代东方的城墙上通常都有非常高大的围墙门或塔楼,站在上面可以监视到周围原野各个方向的情况。在耶斯列城墙的塔楼上就站着哨兵,随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发出警报。当耶户和他的人靠近城墙时这个了望兵正在值勤,他忠实地履行了他的职责。看见……一群人。虽然距离还远但城楼上的人仍旧可以看到一群马兵正在靠近。城上的人从那样的距离无法看清来人是谁,也无法分辨他们是敌是友,是以色列人还是亚兰人。哨兵没有等到全部看清才作报告,如果那样就太晚了。他一看到有人靠近城池就将情况报告给王,好使城中之人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件早做准备。我们应该注意到,耶户不是单独前来的,有一队人陪他一起来。平安不平安?。见第11节的注释。当下正处于战时,以色列人刚刚攻取基列拉末,哈薛很有可能试图将其重新夺回。另外,亚述的军队也离此不远。这是一个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的阶段。因此,“平安不平安”这个问题就超出了它一般的重要意义,它也决不仅仅是一种程式化的问候。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8骑马的就去迎接耶户,说:“王问说,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守望的人又说:“使者到了他们那里,却不回来。”

本会注释:

你转在我后头吧。奉王命前来问话的使者一下就清楚了耶户此行决非善意,但他却没有机会返回给约兰送信了。他被命令当耶户的队伍前进时跟在后面。不回来。守望的人继续盯着这群仍在驶近的人,想要发现他们的意图是友好的还是另有所谋。约兰派出的使者现在也该回来了但却不见他的影踪。王的使者迟迟不归,这似乎意味着这群人前来并不是出于善意。守望者的职责是报告他所看到的,而不是发出命令,现在他立即向王报告说使者没有回来。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19王又打发一个骑马的去。这人到了他们那里,说:“王问说,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

王下9:20守望的人又说:“他到了他们那里,也不回来;车赶得甚猛,象宁示的孙子耶户的赶法。”

本会注释:

守望的人又说。这次哨兵回复王的话紧张急迫。他睁大眼睛努力寻找这群不断逼近之人的意图。第二个使者又没回来,这不是什么好兆头。耶户的赶法。凭人的行为动作就可以认出他来。耶户被人认出来的特征显示了他驱策战车很快,是一个思想行动都非常迅速的人。当他做一件事时他会尽全力去做,干脆利落,气势如虎。他赶车赶得非常疯狂。作为战士他是一个勇敢、坚决、威风凛凛的人。也许正是这种人生积极有为的驱动力将他推上了以色列军队元帅的地位。现在,耶户疯狂赶车的样子使得城上的人在还没有看清他相貌的时候就认出他来。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21约兰吩咐说:“套车!”人就给他套车。以色列王约兰和犹大王亚哈谢各坐自己的车出去迎接耶户,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那里遇见他。

本会注释:

套车。约兰这样做是自寻死路。一个明智的人在看到这么清楚无误的迹象之后应该能够读懂其中之含义的,他当前急需做的是加强城市的防御,而不是驾车出去迎见那迫近的仇敌。很明显,约兰的伤并不像他当初那火急火燎离开前线时所暗示的那样严重,否则他就不能坐车出去见耶户了。很可能约兰还被人怀疑根本就没有受伤。他现在急急忙忙地出去也只是关心基列拉末的战事罢了。出去。以色列和犹大两个王出去迎接另一个王,约兰和亚哈谢是去迎接死亡而耶户来是要登上宝座。如果他们留在城中还有一定优势,有城墙保护他们,或许还有充足的人手可以帮助解决危机。耶户的一队人马从基列拉末到这里来,经过长途跋涉可能已经疲惫不堪,他们很难是耶斯列城内战士的对手。迎接耶户。翻译为“去见耶户”可能会更好。在这里翻译成“迎接”的希伯来词语来自于词根“呼叫,”“去见,”它只有在上下文有需要的时候才会翻译为“迎接”。两个王毫无戒心以朋友的身份出去,他们认为自己要去见的也是朋友。耶斯列人拿伯。此时耶户几乎已经到了城内并快要到王宫了。因为约兰仅有时间出到亚哈谋夺拿伯的葡萄园那里。这块地的地契是以血来盖印的。原先是以拿伯的血为记这田归了亚哈,而现在,要以亚哈后人的血来重新签字了(见出20:5节的注释)。降在约兰身上的刑罚完成符合公义的要求。还有什么比约兰死在这块血田里更能偿还亚哈杀害拿伯的罪债呢?

列王纪下9章

王下9:22约兰见耶户就说:“耶户啊,平安吗?”耶户说:“你母亲耶洗别的淫行邪术这样多,焉能平安呢?”

本会注释:

耶户啊,平安吗?。约兰的问题可能被人理解为他对基列情形的   上车。这是一种特别恩待和尊重的标志。耶户很高兴能得到这个严守例律、大有影响和势力之人的帮助,约拿达在当时的以色列必定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16耶户说:“你和我同去,看我为耶和华怎样热心”;于是请他坐在车上,

本会注释:

看我……怎样热心。一个真诚将心献给耶和华的人是不用表现太多外在之热情的。耶户所表现出来的热心似乎染上了急切为自己牟利的意味。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17到了撒玛利亚,就把撒玛利亚亚哈家剩下的人都杀了,直到灭尽,正如耶和华对以利亚所说的。

本会注释:

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耶户所做的正是耶和华曾预言过的(王上21:21,22)。但他要努力灭尽一切潜在的对手明显已经超出了上帝要求他做的,因为后来耶和华宣告说“我必讨耶户家在耶斯列杀人流血的罪”(何1:4)。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18耶户招聚众民,对他们说:“亚哈事奉巴力还冷淡,耶户却更热心。

本会注释:

众民。这里表明,尽管经过了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改革,但对于巴力的崇拜依然在全国拥有很强的势力,因为人民对于聚集参加崇祀巴力的大节日仍然很有兴趣。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19现在我要给巴力献大祭。应当叫巴力的众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并巴力的众祭司,都到我这里来,不可缺少一个;凡不来的必不得活。”耶户这样行,是用诡计要杀尽拜巴力的人。

本会注释:

巴力的众先知。这里再次证明对巴力的崇拜还远没有从以色列境内除尽。巴力还拥有很多热心的跟随者,先知和祭司,以及百姓中间的崇拜者。我要……献大祭。如果欺骗和诡计可以达到目的,那耶户使用起来是不会有丝毫犹豫的。从大的方面来讲,他对巴力的憎恶决不是出于对上帝的热心和奉献。各种假神的崇拜者们经常摆阵互相残杀。亚哈和耶洗别在世的日子里,以及耶户服侍约兰的年月中,从无什么确切的记载能够证明耶户对宗教有过任何兴趣,他既没有效忠过耶和华,也没有反对过巴力。直到亚哈家败亡,蔑视巴力不再有什么危险的时候,耶户才开始反对起耶洗别的宗教来。用诡计。耶户用这个狡猾的计谋来达到他的目的。凭借这种谋略耶户将计划都事先定好,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充满戏剧性的主意来除灭以色列国中所有拜巴力的人。很不幸,巴力的崇拜根植于以色列国中,远比他想象的要深。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0耶户说:“要为巴力宣告严肃会!”于是宣告了。

本会注释:

宣告严肃会。字面上是,“分定严肃会。”比较以下这个表达,“分定禁食的日子”(珥1:14)。耶户这里用的语言和为耶和华召集严肃会而使用的语言类似(见利23:36;民29:35;申16:8)。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1耶户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来齐了,没有一个不来的。他们进了巴力庙,巴力庙中从前边直到后边都满了人。

本会注释:

从前边直到后边。这里所表示的范围不仅包括建筑物本身,还包括周围的院子。古代东方神庙宽敞的庭院可以容纳极多的人。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2耶户吩咐掌管礼服的人说:“拿出礼服来,给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礼服来给了他们。

本会注释:

礼服。这些礼服指的是用白色亚麻布制作的衣袍和帽子。对于不同阶层的崇拜者来说可能有不同款式的服装。穿着这些衣袍可以将拜巴力的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3耶户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进了巴力庙,对拜巴力的人说:“你们察看察看,在你们这里不可有耶和华的仆人,只可容留拜巴力的人。”

本会注释:

约拿达。见本章第15节的注释。约拿达可能以恨恶巴力闻名,他对耶和华纯洁简朴的敬拜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赏识。耶和华的仆人。这句话并不会引起人们对耶户意图的怀疑,因为这里如果有信仰其它宗教的人在场,崇拜巴力的人会认为这是对其仪礼的一种亵渎和侮辱。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4耶户和约拿达进去,献平安祭和燔祭。耶户先安排八十人在庙外,吩咐说:“我将这些人交在你们手中,若有一人脱逃,谁放的必叫他偿命!”

本会注释:

献平安祭。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要以极其隆重奢华的方式来给巴力献祭。叫他偿命。耶户将人的生命视如草芥。他希望他的命令能得到坚决、彻底的执行。如果他的士兵在执行命令时出现任何纰漏,他们将要赔上自己的性命。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5耶户献完了燔祭,就出来吩咐护卫兵和众军长说:“你们进去杀他们,不容一人出来!”护卫兵和军长就用刀杀他们,将尸首抛出去,便到巴力庙的城去了,

本会注释:

献燔祭。我们不清楚耶户是否亲自献上了祭物,抑或是由巴力的祭司代他献祭。《圣经》时常提到个人献上祭物的情况,这些献祭的人自己准备祭物,并以其代表自己献上(利3:7,12;王上8:63)。而这次,实际的祭物却是巴力的祭司。护卫兵。这些人是指王的皇家侍卫。现在他们被安派在外面的门口处。这些士兵的出现也不会引起什么嫌疑,因为他们总不离开王的左右。巴力庙的城。这个词句的确切意思还不清楚。希腊文版本的一种这里作,“内庙”的“城。”接下来的章节表明士兵的确进入到巴力庙的内庙。当这些士兵进入院子时他们很自然地从最靠近自己身边的人杀起,杀尽庭院中的巴力崇拜者之后就进到庙中,并最终进入摆放神龛和柱像的核心区域,在那里结束他们血腥的杀戮工作。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6将巴力庙中的柱像都拿出来烧了;

本会注释:

柱像。希伯来文masseboth,“柱像。”那时柱像在巴勒斯坦非常普遍。它们被认为是男性生殖能力的象征。希伯来人奉命要毁掉这些柱像(出23:24;34:13),并被禁止树立任何“木偶”(女神亚舍拉的标志),也不可在耶和华的坛旁栽什么树木作为木偶(见申16:21,22节的注释)。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7毁坏了巴力柱像,拆毁了巴力庙作为厕所,直到今日。

本会注释:

毁坏。这里巴力主要的柱像似乎是石头的,因为提到它被毁坏(打碎),而其它一些柱像应该是木头的,因为上一节提到它们被火焚烧(第26节)。厕所。“粪堆”或“茅房”(见拉6:11;但2:5;3:29)。这显示了对那曾经存放神龛之地彻底的鄙视。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8这样,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

本会注释:

灭了巴力。尽管耶户在形式上从全国除灭了对巴力的崇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还没有消灭假神崇拜的精神。他仅仅简单触及了百姓宗教生活的表皮,以色列人实质上还是像从前一样邪恶、不忠、堕落、败德。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29只是耶户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

本会注释:

耶户不离开。耶户与邪恶作战,但他是以恶胜恶。但罪是不能战胜罪的。一种形式的邪恶并不能根除另一种形式的邪恶。如果不以敬拜上帝来取代对巴力的崇拜,就不会有长久的良善与公义。耶户的失败在于他没有做什么努力来改变人们的心灵。一个人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的那罪,他又如何能期待拯救他的国家脱离那罪所带来的悲惨结局呢?金牛犊。这些是以色列国中最重要的崇拜偶像,也是给国家带来罪恶的主要来源。此时的伯特利和但无疑是国家的宗教敬拜中心,它们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犹大人看耶路撒冷的圣殿是一样的。如果耶户的主要动机真是公义正直的,并且愿意归向耶和华,他就应该像毁灭巴力庙一样为彻底扫除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而大发热心。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30耶和华对耶户说:“因你办好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亚哈家,你的子孙必接续你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

本会注释:

因你办好。巴力的崇拜是以色列全地的一项咒诅,而亚哈家的罪就在于促进并鼓励这种虚假的宗教。现在正是时候要采取行动结束亚哈家的邪恶影响,也是时候要从这地根除崇拜巴力的偶像制度了。耶户为遏止这邪恶洪流的影响并扫除这腐败的根源做了很多事情。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为他的国家和正义的事业做了很大贡献,并且得到了耶和华的认可。四代。耶户的人生善恶交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做的是耶和华的工作,但他所使用的方法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罪恶,是上天所不能认可的。他的后裔中作以色列王的有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和撒迦利雅。后来沙龙击杀撒迦利雅,结束了耶户王朝的统治(王下15:10,12)。耶户家统治以色列几乎长达一个世纪,比以色列历史上任何王朝的统治时间都长。耶罗波安家统治了22年,暗利家是44年(如果算上他们登基和失位不足一公历年的那两年,这两个数字是24年和48年;见第页;另见第,页)。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31只是耶户不尽心遵守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律法,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本会注释:

不尽心。耶户自行其是。他不在意上帝所立之公义的例律和典章。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32在那些日子,耶和华才割裂以色列国,使哈薛攻击以色列的境界,

本会注释:

割裂以色列国。这的意思是,耶和华开始分割以色列的部分领土。敌人得以袭扰国家的边境,如果这地的居民再不归向上帝和公义,厄运的兆头已经开始笼罩整个国家了。哈薛攻击。这应验了以利沙的预言(8:12节)。撒缦以色三世宣称在他作王的第十八年他收到了耶户的贡物。很明显,耶户就是在这一年登基的(见王下9:2节的注释)。由于亚兰是撒缦以色和耶户共同的敌人,耶户可能计划好等他一作王就送份礼物与亚述王修好。撒缦以色离开亚兰后,哈薛很自然要将满腔怒火倾泻在耶户身上。亚述王好像直到主前年的亚达得尼拉里三世时再没有重返地中海沿岸。亚兰可以腾出手来好好对付以色列了。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33乃是约但河东、基列全地,从靠近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就是基列和巴珊的迦得人、流便人、玛拿西人之地。

本会注释:

基列和巴珊。这些地区都位于约旦河东,紧挨着亚兰的南部边界,很容易受到以色列军事强敌亚兰国的攻击。

列王纪下10章

王下10:34耶户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王下10:35耶户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玛利亚;他儿子约哈斯接续他作王。王下10:36耶户在撒玛利亚作以色列王二十八年。

列王记下11章

提要:1约阿施的姑妈约示巴将他从亚她利雅对王室的屠杀中救出来,将他在上帝的殿里藏了六年。4耶何耶大发命令给军官,在第七年膏约阿施作王。13亚她利雅被杀。17耶何耶大恢复对上帝的崇拜。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亚哈谢的母亲亚他利雅见她儿子死了,就起来剿灭王室。

本会注释:

亚她利雅。以色列王约兰被杀(王下9:24,27)后不久亚哈谢就死于耶户之手。耶户即位的时间早于亚她利雅在犹大登基,尽管中间相隔非常短,也许只有几天或几个星期。为何关于耶户即位(王下9:12,13)的叙述要早于亚她利雅(王下11:1-3),这件事实是否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还不能确定(见第页)。耶户在导致他作王的那件事中就被描述取得了优势(王下9:1-11),考虑到这个事实,《列王纪下》的作者为了保持叙述的连贯性很自然地就先记述了耶户作王的宣告(见创25:19;27:1;35:29;出16:33,35;18:25节的注释)。如果先介绍亚她利雅会打断记述的连贯性。王室。亚她利雅似乎是继承了她母亲耶洗别狂躁、嗜血的精神。作为约兰的妻子和亚哈谢的母亲,在这两个王统治期间她可能左右着国家的政策。以色列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给犹大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王下8:18,27)。现在亚她利雅要起来独掌大权了。以色列所有亲属的被杀对她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在犹大方面还未对她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她先出手了。她认为她必须要将大卫的后裔全部除灭。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2但约兰王的女儿,亚哈谢的妹子约示巴,将亚哈谢的儿子约阿施从那被杀的王子中偷出来,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卧房里,躲避亚他利雅,免得被杀。

本会注释:

约示巴。约示巴可能是亚哈谢同父异母的妹妹。她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子(代下22:11)。那被杀的。约阿施并不是从那些被杀之人的尸体中被救出来的,他是从那些注定遭劫的王子中提前被救出来的。在卧房里。这里指的不是王宫,而是圣殿区域中祭司住的地方。耶何耶大很难将孩子藏在宫中,因为那里的一切都处在太后的耳目监视之下。但在圣殿的范围之内他就拥有更大的控制力了。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3约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华的殿里六年;亚他利雅篡了国位。

本会注释:

亚她利雅篡了国位。关于亚她利雅统治的记载非常简短。可能是她的所作所为遭人唾弃,因此希伯来记述历史的人没有就她的统治留下太多的详情细节。然而,通过王下12:5-14节和11:18节与代下24:7节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亚她利雅曾努力在全国消灭对耶和华的敬拜而建立独一的巴力崇拜。圣殿中的侍奉似乎已经停止,圣殿本身也疏于维护修理,几近荒凉了。先前圣殿中用于敬拜耶和华的神圣器皿在那个时候,毫无疑问,被巴力的祭司们拿去了。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4第七年,耶何耶大打发人叫迦利人(或作:亲兵)和护卫兵的众百夫长来,领他们进了耶和华的殿,与他们立约,使他们在耶和华殿里起誓,又将王的儿子指给他们看,

本会注释:

第七年。很明显这是指亚她利雅统治的第七年。这里提到的终结她统治的起义发生在“第七年,”后来又提到她下面的一位王约阿施在耶户七年(王下12:1)登基作王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耶何耶大。大祭司耶何耶大一定是个威严可敬的老人,此时他的年龄大概有一百岁。他一生的年月是一百三十岁。他是在约阿施的统治结束之前去世的(代下24:15,17),而约阿施作王的时间是四十年(王下12:1)。从以前各王统治年限来看,耶何耶大出生的时间不会晚于罗波安作王的早期,而他也很有可能是在所罗门统治时期出生的。他历经百年,见证了自己国家沧桑多变的历史。众百夫长。这里字面上应作,“迦利人和护卫兵的百夫长。”代下23:1节中提到了这些人中五个人的名字。迦利人可能是外国的士兵,被雇佣在犹大作皇家卫队,类似于基利提人(见撒上30:14;撒下8:18;15:18;20:7,23;王上1:38,44;代上18:17)。使用雇佣兵在古代的东方国家中非常普遍。耶何耶大秘密请来会商的众百夫长好像是皇家卫队的首领们。凭借这一勇敢的举措耶何耶大确保了他计划的成功,因为他使这些军官们站在了自己一边,而这些皇家卫队军官的责任就是保护真正的国王。王的儿子。耶何耶大将亚哈谢的儿子约阿施指给护卫兵的众百夫长看,这个孩子是犹大合法的君王,也是这些百夫长和他们的下属义不容辞要保护的人。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5吩咐他们说:“你们当这样行:凡安息日进班的三分之一要看守王宫,

本会注释:

吩咐他们。耶何耶大吩咐宫廷的护卫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王。安息日。有人认为安息日被选作新王登基的日子。另一方面,其实关于安息日的问题可能仅仅意味着,护卫兵这种在安息日的活动分配制度为现实情况下的职责分配提供了一种方便。王宫。一队人被安排在王宫负责守卫。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6三分之一要在苏珥门,三分之一要在护卫兵院的后门。这样把守王宫,拦阻闲人。

本会注释:

苏珥门。苏珥门又叫“基址门”(代下23:5)。这个门还没有经过确定,可能是王宫通向圣殿的那个门。护卫兵院的后门。这个门同样未经证实;这可能是王宫的一个后门。耶何耶大的目标是将王宫全面掌控。他的安排好像是让那些原先就在王宫值班的人仍旧留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样,他们的出现就不会引起人的怀疑。拦阻。希伯来文massach。这个词只在这里出现过,它的意思隐晦不明。英文LXX版没有翻译这个词。很多犹太评经家将其理解为“没有精神混乱的。”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7你们安息日所有出班的三分之二要在耶和华的殿里护卫王;

本会注释:

出班的。平时按正常安排在安息日休息的人。护卫王。这些平时安息日不在王宫值班的护卫兵都到圣殿去保护年幼的新王。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8各人手拿兵器,四围护卫王。凡擅入你们班次的必当治死,王出入的时候,你们当跟随他。”

本会注释:

治死。任何试图靠近守卫着新王之护卫兵行列的人都要立即处死。在以下即将开展的计划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保护新王的生命安全,因为亚她利雅的同党肯定要使尽一切办法来害死他。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9众百夫长就照着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带所管安息日进班出班的人来见祭司耶何耶大。

王下11:10祭司便将耶和华殿里所藏大卫王的枪和盾牌交给百夫长。

本会注释:

大卫王的枪和盾牌。在这个时代大卫王的枪和盾牌很可能已被当成了一种纪念物,并且肯定早就不再被使用了。这里暗示出,那一天到圣殿护卫新王的成员来的时候手里是没有拿着武器的。这也是为了避免嫌疑。如果起义是提前定在安息日的(见第5节的注释),很可能这些护卫兵被他们的官长通知安息日来圣殿参加一项特殊的崇拜活动;如果这些人是遵守安息日的,那么他们的到来就不会惹人怀疑。但是,如果他们被告知来圣殿时要带着武器,那他们的秘密马上就曝光了,计划也将受到阻碍。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1护卫兵手中各拿兵器,在坛和殿那里,从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围。

本会注释:

护卫兵手中各拿兵器。这些人要准备随时投入战斗。大卫那些古老的兵器历经百战,但它们还从来没有担负过像今天这样的任务。保护这个孩子的生命在上帝给大卫家的应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见王上2:4;8:25)。约阿施现在是唯一有资格登上大卫家宝座的人。殿右。这是从面朝东站立得出的位置。圣殿的南边为右,北边为左。在坛那里。燔祭坛正对着圣殿的门廊。新王站的位置就在圣殿的门廊处,在那里可以看到所有在院子中的拥护者。士兵们沿圣殿正面展开,团团将其围住,阻止任何人进入。已有特别的命令发出,“除了祭司和供职的利未人,”不准任何人“进耶和华的殿”(代下23:6)。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2祭司领王子出来,给他戴上冠冕,将律法书交给他,膏他作王;众人就拍掌说:“愿王万岁!”

本会注释:

王子。年幼的王子藏在殿中,当护卫兵都已就位,他被领出,站在圣殿门廊的柱旁参加加冕典礼(代下23:13)。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场合,所有与之重要性相关的事情都已准备就绪。利未人已从全国赶来,还有那些“以色列的众族长”(代下23:2)也都到齐了。律法书。希伯来文ha`eduth,这个术语通常代表十条诫命。“约书”可能才是律法书。如果是这样,那么在加冕典礼上使用这个约书是表明王要忠诚于耶和华的律法,根据上面的教训规范自己的行为,治理他的百姓。这段经文是英国君主加冕时手上拿一本《圣经》之风俗的基础。愿王万岁(直译为:上帝保佑王)。字面上是,“愿王万岁。”这句话在扫罗(撒上10:24),押沙龙(撒下16:16),亚多尼雅(王上1:25),以及所罗门(王上1:39)登基典礼时都曾用到过。“愿王万岁”在眼下这个场合还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奉承之辞。大卫王朝的命运系于这个孩子的安危,他有很多的敌人。如果他死了,大卫家的直系血脉将就此终结。“愿王万岁”这句呼喊同众人迫切热诚的祷告和欣喜的旋律一起升到天上。原来人们都认为大卫的后裔被亚她利雅全部除灭了(王下11:1)。而如今人们看到还有一个王子得以幸存,并且现在登上了大卫王的宝座,于是便有胜利的欢呼响彻全城。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3亚他利雅听见护卫兵和民的声音,就到民那里,进耶和华的殿,

本会注释:

护卫兵。现在国家有了它合法的君王,护卫兵也要保护他们真正的主人了。经过数年亚哈家后裔的苛刻统治,这些护卫兵以他们的欢呼接受了自己的新王并承担起自己新的职责。他们和百姓的欢呼混合起来,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传到了那遭人恨恶的太后耳中,使她的心中充满了惊慌和惧怕。到民那里。欢呼和庆祝的中心很明显是在圣殿中,因此亚她利雅来到这里。从经上的暗示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人来的。因为皇宫里她的私人侍卫听从耶何耶大的吩咐(第5,6节),在原地驻守,不再听从亚她利雅的命令了。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4看见王照例站在柱旁,百夫长和吹号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国中的众民欢乐吹号;亚他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说:“反了!反了!”

本会注释:

柱旁。这是指圣殿门廊上两根巨大铜柱其中一根的旁边(见王上7:15,21)。百夫长。这是指军队的首领。他们是王身边皇家卫队的军官。众民。大批民众此时站满了整个圣殿的院子。各地的代表都到场了(代下23:2)。如果那天是安息日,会有极多的百姓从耶路撒冷和周边的乡镇赶来。也许是耶何耶大要为某种特别节期进行准备的声明吸引了如此众多的百姓来到圣殿。撕裂衣服。不用细细观察,只消一眼就知大势已去。亚她利雅的卫兵都在保护新王并参加欢乐的庆典。她独自站在那里,为众人所抛弃。她不能再希望什么,也再没有什么可期待的。眼下的情况对她来说已是穷途末路。她现在所面临的和后来的保罗是何等不同啊,保罗身处罗马监狱的黑暗日子,虽被世人厌弃,但耶和华与他同在并加添他的力量(提后4:17)。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5祭司耶何耶大吩咐管辖军兵的百夫长说:“将她赶出班外,凡跟随她的必用刀杀死!”因为祭司说“不可在耶和华殿里杀她”,

本会注释:

赶出班外。或翻译为,“在队伍中间,”即,“在武装押送下。”亚她利雅可能是被人带到圣殿区域之外处死的,押送之时两边各有一行士兵监视。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6众兵就闪开让她去;她从马路上王宫去,便在那里被杀。

本会注释:

从马路。耶洗别这个曾经骄傲蛮横的女儿所面临的是一个多么悲惨的下场啊!但她罪该如此。她和她的母亲一样,死的时候被所有的人厌弃,蔑视和恨恶。耶洗别在她自己王宫的庭院里被马践踏,而她的女儿在一条马匹所行的路上走回皇宫,在那里接受可耻的死亡。

耶何耶大的改革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7耶何耶大使王和民与耶和华立约,作耶和华的民;又使王与民立约。

本会注释:

约。这约的双方,一边是耶和华,一边是王和他的百姓。这是一个古老契约的重新订立,由此百姓要接受耶和华作为他们的上帝并保证要顺从他的律法。亚她利雅曾经尽力要使巴力成为以色列全地代替耶和华的主,但现在百姓不再承认它。王与民。这样一个约是极其必要的。人民的权利在最近三个王的统治期间被无情地践踏。国家的君主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丝毫不顾及百姓的权益。现在一个新王即位,开始他的统治,就有一个庄严的誓约以如下名义订立:王要根据公义的原则和耶和华的律法施行统治,而百姓要忠于大卫的家和他们天上的君王──耶和华。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8于是国民都到巴力庙,拆毁了庙,打碎坛和像,又在坛前将巴力的祭司玛坦杀了。祭司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华的殿,

本会注释:

巴力庙。亚她利雅在自己罪恶的权力之下竟走了这么远,她居然在耶路撒冷城内或靠近耶路撒冷的地方为巴力建了一座庙宇。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取代上帝圣殿的地位。这座异教的庙宇现在被完全拆毁了。像。希伯来文salmim。它和10:26节中翻译为“柱像”的不是同一个词。salmim是人照着自己想象中假神的样式制作的像。派官。很明显,在亚她利雅和她前任的犹大王统治期间上帝的殿已被忽视甚至破坏了。有人认为亚她利雅也许就是在上帝圣殿的区域范围之内为巴力建造了庙宇,很可能就在外院。圣殿和其附属建筑的某些部分可能被拆毁,用来为巴力的庙宇提供建筑材料。至少有些“破坏之处”需要大范围的修理(王下12:5-12)。圣殿这样好的建筑如果只是自然风化不会破损的如此之快。根据代下24:7节,“因为那恶妇亚她利雅的众子曾拆毁上帝的殿,又用耶和华殿中分别为圣的物供奉巴力。”在拆毁巴力庙之后,耶何耶大派遣官员监督耶和华殿中侍奉工作的重建,并保护圣殿不再继续遭到那些前朝政权同情者的破坏(见代下23:19)。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19又率领百夫长和迦利人(或作:亲兵)与护卫兵,以及国中的众民,请王从耶和华殿下来,由护卫兵的门进入王宫,他就坐了王位。

本会注释:

护卫兵的门。这可能是皇宫的正门,它具体的位置不详。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20国民都欢乐,合城都安静。众人已将亚他利雅在王宫那里用刀杀了。

本会注释:

众人将亚她利雅杀了。亚她利雅的死已经被提到过了(第16节)。但这里是她统治叙述的总结部分,因此又一次提到了她的死。经上对她的叙述,无论是其统治还是其灭亡,都不是按照正常的格式进行的。

列王纪下11章

王下11:21约阿施登基的时候年方七岁。

本会注释:

七岁。这节又与前面关于约阿施的记述连起来了,关于他统治的完整叙述应该是从第12节开始的。

赞助圣工

往年通读回顾表

年通读目录,经文逐节解释年30天通读《新约》年1-6月通读新旧年7-12月通读新旧年40天通读新约年通读新旧《圣经》回顾表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zzd/7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