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对伤科接骨片和牛黄解毒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增加警示语,并对其和稳心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药品说明书、和等项进行修订。其中,对牛黄解毒制剂说明书修订要求明确: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婴幼儿禁用;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实际上,不仅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其他人也不要吃有毒无益的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有多毒,我们来了解一下。
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牛黄解毒片是最常用的清热、降火的中成药之一。中医所说的“上火”是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称呼。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例如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等)。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病毒感染引起的无特效药,通常几天内会自愈,但是病毒仍然在体内潜伏,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会被再次激活,所以“上火”不能断根。
牛黄是病牛胆囊、胆管、肝管中的结石。由于天然牛黄产量稀少而珍贵,许多中成药用人工牛黄代替。人工牛黄是由牛、猪、羊等动物的胆汁提取,经人工制造而成的。
雄黄是一种矿石,其化学成分为硫化砷,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口服10毫克三氧化二砷即可中毒,毫克即可致死。雄黄本身也有毒,虽然毒性不像砒霜那么大,但如果从药物中一天口服大约10毫克硫化砷,即可导致慢性砷中毒[1]。砷进入体内后,主要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沉积下来,难以排出体外,积蓄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可导致肝硬化、周围神经病、皮肤癌等。根据中国药典,雄黄有毒,常用量为一天50~毫克,是雄黄中毒量的5~10倍。牛黄解毒片每片(大片)含有50毫克雄黄,按药典规定一天服4~6片,实际服入雄黄~毫克,是中国药典规定的雄黄常用量的3~6倍,是雄黄中毒量的20~30倍。
此外,牛黄解毒片组方所用的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也常混有含砷化合物,有用含砷石膏入药致死的报道[2]。大黄是泻药,具有肝毒性[3]、肾毒性[4]等副作用。黄芩[5]、冰片[6][7](主要成分为龙脑)、桔梗[6]都可导致过敏反应,出现皮肤药疹。桔梗还能导致心房纤颤[9]、低血糖[10]。
临床上有关服用牛黄解毒片(丸)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很多例,涉及神经、循环、泌尿、消化、呼吸、血液各个系统,出现慢性砷中毒、肝脏损害、过敏性休克、皮肤药疹、喉头水肿、消化道出血、血尿、鼻衄、出血性膀胱炎、血小板减少、支气管哮喘、成瘾等症状[11][12][13][14]。
[1]TayCHetal,MedJAustralia,2:-
[2]朱昭祥等,中药通报,,11(5):58
[3]YuenMFetal,AlimentPharmacolTher.6,24(8):-86
[4]YanMetal,JEthnopharmacol.6,(2):-11
[5]陈荣华,江西中医药,,1:32
[6]梁力平,中国中药杂志,,14(3):54
[7]钟传珍,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3(2):38
[8]杨光礼,中医药研究,,4:53
[9]杨学忠等,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4(3):
[10]阎春雷等,新中医,3,35(2):73
[11]庄洁等,中国药房,,9(6):
[12]陈丽娜等,中国中药杂志,2,27(4):
[13]郭集军等,中国职业医学,3,30(2):7
[14]姜良铎等,中国药物警戒,4,1(2):49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方舟子、伊雁声著作签名版)
方是民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