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二院开展的“人工肝”技术让急性肝衰竭患者获新生
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运用“人工肝”技术成功治愈6例急性肝衰竭病人,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治疗手段,极大的提高了急性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让肝功能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7月6日22:00,医院转入一例因进食野生菌(杂菌)中毒出现急性肝衰竭的病人,急诊血生化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两项指标数值均超高于正常值。情况危急,刻不容缓,当班的高琴霞医师即刻向ICU缪建章主任汇报病情,缪建章主任接报后急速奔赴病房,带领科室团队为病人实施人工肝(DPMAS)技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通过体外装置循环,把血液引到体外,在体外的“加工厂”加工,祛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补充人体需要的有益成分后再输回到病人体内,辅以系统药物治疗。经过24小时的紧急救治,7月7日,复查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肝酶逐渐下降;7月10日患者ALT降至U/L,病情趋于平稳,成功转出ICU。
“人工肝”技术又叫做“人工肝支持系统”,包括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是有效的肝功能替代疗法,曲靖市第二人民院ICU开展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是一种新的组合治疗模式,采用交换树脂(BS)和中性大孔树脂(HA-II)两种吸附剂组合应用,迅速改善黄疸症状,同时清除炎性介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肝炎、肝移植前后、肝性脑病、重症肝炎伴SIRS、肝衰竭引起的MODS、高胆红素血症、顽固性胆汁酸淤积等疾病。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曲靖市二院ICU已能独立完成人工肝治疗项目,在重症肝炎、肝衰竭等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方面取得新突破。
医院重症医学科注重人才培养,5名医师及14名护士分别到江医院、浙江大学附一院、广州中山大学附一院、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一院、医院、昆医附一院、附二院、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的专科ICU进修学习,8名医师通过ICU专科考试获得“全国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资质”合格证。14名护师培训考试获得云南省“重症医学专科护理资质”合格证。全科员工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勤奋学习重症医学专业知识,善于总结经验,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努力跟随专科发展方向,不断引进或采用国内外先进重症医学专业技术,不断提高ICU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全院各科及院外转入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年3月获评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建设项目。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真诚相待,回报社会”是科室医护人员永远不变的服务宗旨,她们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借助现代化的医疗手段,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规范化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赢得宝贵时间,更好的服务于滇东北地区广大患者朋友。科室-,欢迎广大患者咨询问诊。(医院陈林孔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