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新一代“雷锋车”手驻守岗位。受访者供图
02:54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作为一名‘雷锋车’手,亲耳听到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很激动。”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新浦汽车总站站务员于丽婕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立足本职岗位,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平常。
——————————
每天上午9点一刻,江苏连云港高铁站都会准时迎来一列绿皮火车。这趟由陕西宝鸡始发的列车,在行驶了整整17个钟头后,稳稳停靠在连云港站。作为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以下简称“汽车站”)第六代“雷锋车”手,90后李园园早已站在高铁站出站口处,时不时抬头望向时刻表上来回滚动的数字。
闸门打开,旅客蜂拥向前。五颜六色的大包小包,人们或背或拽或拎或抱。李园园有种说不出的亲切:“这班列车里有很多是来连云港务工的农民工,年纪五六十岁居多。”在她看来,这是高铁站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刻。
“有需要‘雷锋车’手帮助的吗?‘雷锋车’免费为您服务!”她提高嗓门,推着手推车迎面走向旅客。不一会儿,车上就堆满了行李。她运送的目的地有3个,分别是高铁站地下车库、附近公交站台和1里路外的汽车站。
时间回到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激荡着汽车站长途服务组年轻姑娘的心。当时,汽车站离火车站有1里多路,没有公交车。下了火车匆匆赶汽车的人扛着沉重的行李,不方便赶路,老弱病残旅客更是步履艰难。
几名车站职工找来3条扁担、几根绳索,到火车站免费为旅客挑运行李。为鼓励和方便姑娘们学雷锋,车站党支部专门为她们添置了一辆平板车。这辆小板车,风里来雨里去,义务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服务。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就亲切地称它为“雷锋车”。
60年来,“雷锋车”步履不停,一道道或长或短、或浅或深的车辙永远嵌在时代的轨道上。从木扁担、木板车到三轮车、电瓶车,累计行程24万多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34万多人次,义务运送行李包38万余件。
车站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对李园园而言,“一天的仪式感从穿工作服开始”。梳妆镜前,她熟练地打领花、盘头发,再迅速化一个淡妆。春秋天套青色西装,夏天着蓝色短袖,冬天穿深色大衣。除此之外,一年四季都穿黑裤子、黑皮鞋。
凌晨5点,她雷打不动从床上爬起来,离开熟睡中的儿子。尤其是冬天,“一大早天又冷又黑,根本睁不开眼”。最早的一班火车通常是在清晨6点多进站,这也意味着她必须在5点50分前赶到站台。
自年入职汽车站,李园园干过检票员、安检员和报班员。但11年来,她“雷锋车”手的身份一直未变。工作这么多年,对于火车站每天固定的时刻表,她早已烂熟于心。什么时候客流量比较大?哪列班车上务工人员比较多?每趟车上旅客有什么特征?这些问题,她都能一股脑儿答出来。
相比如今的轻车熟路,她说自己曾经也是“青涩害羞的小姑娘”,面对车站如潮的人流,虽然按捺不住想帮他们拉“雷锋车”,但碍于面子还是喊不出口。
有一天,她遇到两位大哥带了好几个巨大的货箱,一人只能勉强抱起一个箱子,跑上跑下搬个不停。她赶忙跑过去,鼓起勇气邀请他们把行李搬到“雷锋车”上,但其中一位大哥喊道:“到底收多少钱?”
“我们是‘雷锋车’,免费为您服务,不收钱!”几番解释之后,他们才将信将疑地把行李搬到车上。送达目的地,他们一个劲儿地感谢她。那一刻,她轻松地笑了。
在李园园看来,车站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春夏秋冬每时每刻都能遇到不一样的人间风景”。她记得,某次客运高峰期,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大爷免费搭乘“雷锋车”后硬要留下车组人员的信息,盛情邀请她们下次去他家里吃葡萄。
车站也是一个“有着奇妙缘分”的地方。几乎连续几年同一时间,李园园都会遇到一位回家探亲的军人。一来二去,这位军人成了“雷锋车”组的老熟人,每每下车,军人大哥都会直接吆喝道:“走,一起坐‘雷锋车’呀!”
“她的泪点很低,这个‘毛病’一直改不掉。”同事们这样评价李园园。
有一次,一位60岁上下的安徽宣城籍大爷在车站悄悄向她救助。原来,大爷是一线工人,原本带了元,买了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后,只剩下90元,而连云港到宣城的票价要元。她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掏钱给大爷买票。得知大爷一直饿着肚子,她又赶忙跑去给大爷买了些吃的。
目送大爷离去,她的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一个人出门在外真的不容易。”
雷锋精神生根发芽
出生于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于丽婕是第六代“雷锋车”手,与李园园前后进入汽车站工作。与初入车队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那时的她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只是循着师傅的足迹坚守在‘雷锋车’的岗位上,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夏日炎炎”。
几年前一个凛冽的冬夜,车站的人流早已退去,整个大厅空荡荡的。于丽婕正准备下班,无意间发现大厅里有一个女孩还在等车。
原来,女孩要回老家日照,而此刻由连云港开往日照的班车已晚点5个小时。“按常理来说,我会建议旅客换乘明天的班车,但女孩执意要走,拦都拦不住。”她回忆道。
于丽婕尊重了女孩的想法。放下手中的东西,一边联系班车,了解最新情况,一边陪着女孩打发时间。临走前,她特意加了女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