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舒乔人生不过是场田野调查

他们走过的路,都有我们的轨迹。

本期推出的人物系列的主人公,是走在路上会遇到的你我他,我们可能曾在楼下的便利店、街角的咖啡厅、拥挤的地铁里和他们擦肩而过。面目模糊的他们却和我们拥有相似的故事。

本期主角:舒乔,广东人,90后,坐标北京,目前在一家国企工作。关于她故事的主题是与生活和解。

我还不想因为这种事情而妥协

舒乔七年前第一次踏出北京火车站的时候,整座城市的高楼耸动和人流不息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此时的她距离南方小镇的家乡已有千米。

北京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舒乔它超级城市的身份,有一次她在校门口等朋友,大街上人潮涌动,她觉得自己快被城市人潮所淹没,以至于她产生出一种保安式的哲学思考: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又要往哪里去?看着人潮舒乔确信,毕业之后她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小学里教书,空闲的时候就喝茶看书写诗,她害怕成为这城市中面目模糊的一员。

她害怕的可能还有城市的理性和算计。大学年代,她的同学选择辅修金融、会计、经济,唯独她选择了文学。班里的同学开始给钱三流出版社刊登自己的论文,她觉得震惊又无力。和家里打电话,母亲劝她找一些比较有用的科目来辅修,又劝她像同学们一样买论文发表,毕竟对工作有好处。

「以后还有很多事会让我妥协,但这件事并不值得我这么早就放弃原则。」那是舒乔第一次拒绝了母亲的建议,她隐约预感未来拒绝母亲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她坚信自己会回家乡,直到她听说家乡的小学同学开了麻将馆越做越大,村里很多小孩子都去店里帮忙,村里每年出国旅行的村长因为竞选每天死皮赖脸到家里拉票,家乡的样子有点陌生。抬头看北京,漫天黄叶,红墙绿瓦,突然也变得可爱起来。大学毕业当她比较着家乡的offer以及北京的offer时,她竟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

人生不过是场漫长的田野调查

然而北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运转,每天全方位多角度碾压着舒乔。

舒乔在一家国企的宣传部开始工作,工作内容从草拟领导演讲稿到撰写公司宣传材料。每次写材料对她而言都是创作能力的掏空。

「每天写那种毫无内容只有宣传意义的排比句八股文,写多了也害怕再也写不出自己的文字。」辅修文学的舒乔,对文字有自己的坚持。

另一个让舒乔困扰的是她被部门领导委以重任,为从未实施过的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她需要用知识和想象虚构出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这对当年坚信科学和数据,为了一个变量设计、一条问题设计都和老师争辩起来的女班长来说,甚是煎熬。

「每次写这种‘报告’我都感到非常痛苦。以前我把数据调查视为客观的科学,而在现在的工作中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段。」舒乔愤愤不平。

更可怕的,是价值观的冲击。舒乔有一个隐藏很深的腐女身份,毕业时她创作一篇10万字的同人小说放在网上,少红了一把。工作后有一次公司组织培训,有个讲课老师讲起同性恋话题,打出LGBT的标志,她正吃惊国企的讲师也如此开放。接下来老师的话却又把她镇住了:

「LGBT和同性恋文化是西方欧美国家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渗透……同性恋是一种基因出错,通过血液体液接触来传播,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来让我们国家达到转基因的效果。」

舒乔骇然,抬头看了周围听课的同事,大家神色自若。几天后她装作若无其事地和一个同事探讨之前的课程,同事点评「那个老师讲得挺好的」。舒乔一笑,想吐槽的话又硬生生吞回去。

再多的不满,签了5年死约的她也没有离开的勇气。

「要是辞职,我也别想在其他企业混了,这里卡着我的档案。」

沉默很久后,舒乔补充:

「人生不过是场参与式田野调查罢了,以后哪一天我念个博士,把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当成是我的调查素材好了」舒乔自嘲,但我和她都明白,这只是阿Q式的戏谑。

为了经济独立,我天天买彩票

作为传统的南方女生,舒乔工作后母亲也没停止过给她介绍相亲对象。母亲要求不多,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和舒乔是同乡。

舒乔循规蹈矩地和每一个母亲介绍的人见面,这些人可能是母亲的同学的老师的姐姐的外甥,或者是父亲的同学的大伯的高中同学的邻居的老师的儿子。见面时双方互为面试官极速了解家庭学历工作,在心中勾个分数,再来个加总,高分就继续,低分就取关,相忘于江湖。舒乔觉得这种相亲比工作来得辛苦。

「我无法在他们面前呈现真实的样子,每次见面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害怕冷场和沉默。我也不想和他们出去,比起和相亲对象约会,看小说更让我开心。」

也不是没遇过比较聊得来的相亲对象,有一个男生和她一样爱做饭,他们交流做菜经验,偶尔舒乔到男生家里做饭,但当他们认识三个月,在没有拖手没有亲吻的情况下相亲对象送了她一条金项链时,她退缩了。

「在家乡,送金项链就是订婚的意思。在我看来,我和他都还没开始。」舒乔坦白。

「我决定不继续下去还有一个原因。我去过相亲对象家好几次,每一次他家都在循环播放薛之谦的歌,我认真地问自己,我可以忍受未来家里每天都播放薛之谦的歌吗?好像是不行的。所以我还是放弃了。」舒乔诚恳地望着我说。

后来舒乔每次打电话回家,母亲最后话题的落脚点都是「给她介绍新的相亲对象」,徘徊在不想和陌生人约会的纠结以及不忍心让母亲持续失望的愧疚中。舒乔兴趣缺缺,渐渐失去打电话回家的动力。但舒乔也找到了宽慰自己的方法:

「母亲想我结婚,不过是怕我老了之后没有人照顾罢了。我想过了,只要我经济独立,财务自由,母亲就没有一直催婚的理由了。为了经济独立,我现在天天买彩票。」恩,非常完美的逻辑推演。

生活之上的生活

最近,一年不发几条朋友圈的舒乔更新了自己的状态:

「从本月开始,必须建立世界之外的世界,生活之上的生活,自己之内的自己。本项目无竣工之日,望坚持。」

我问舒乔为何突然如此感慨,她思考了一会,说最近想通了。周围环境虽然并无改变,她依然日复一日地为领导写歌颂八股文,偶尔与母亲新介绍的对象吃饭散步,但她找到了宽慰自己的方式,慢慢越过万重山。她为自己定下目标,下班后写诗写小说,不为发表,只为开心;周末自己做饭,不为健康,只为放松。

「走过了低潮期才发现,生计虽然不顺心,但生活不能凑合;身体生活在枷锁中,思想却应该自由地呼吸。」

长按







































专业治白癜风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lcbx/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