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期五天的平遥摄影节昨日落下帷幕。无论外界如何褒贬不一,平遥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摄影节。摄影节期间,天南海北的摄影人汇聚于此,每个人都似乎能在此找到自己的一块阵地。轮到你了在平遥现场采访了几十位各个年龄层,来自各个地区,不同角色的参与者,听听他们对平遥的印象。听一听一个摄影节,到底有哪些展览被真正记在心里,自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
问题
1.你是谁?以什么身份来平遥参加摄影节?
2.平遥大展上,最让你有触动有启发的展览是哪些,请说明理由与细节。
3.这是你第几次来平遥?你觉得平遥摄影节特别好的地方,在平遥特别糟心的事儿。
01
谢军,辽宁,60后,策展人
/
我是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谢军,今年在平遥策展并参与了“何去何从”辽宁11家影像展。
我对棉织厂展区的“骨灰神话”印象深刻,作者是广东的美术教师张兰坡,通过拍摄尸骸和骨灰,来达到重构生命图景的目的;柴油机展区的“没有开篇的故事”作者是美国摄影师阿诺·拉斐尔·闵奇恩,他独树一帜,以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以影像凝聚了人类灵魂与自然交流的最初的信奉,具有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此次展览展示了这位大师运用努比亚手机拍摄的一系列新作。
没有开篇的故事
我从年开始到平遥参加摄影大展,到今年刚好第十个年头。一直以来吸引我的是她的多元与包容,每年国内外的摄影人汇聚平遥,除了看展览还有更多的时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吃住虽然单一,因为摄影的魅力,我每年还会继续前往乐此不疲。
张兰坡《骨灰神话》
02
朱德华,来自香港,参展摄影师
/
印象深刻的国外展览:德国的《从影像到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