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儿童性教育,怎么就让你满脑子污秽

??????书荒时,别忘了来戳我哦~

杭州萧山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完全没想到,她在个人微博上吐槽并晒出学校发放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部分截图,会引发一场网络大讨论。

尽管她几天后删帖并再次发微博澄清自己并非质疑性教育读本的内容尺度,但性教育本身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已迅速发酵。

微博上网友很快形成两个战队,其中支持的声音很多来自家长、老师。

网友“风吹过沙沙”作为母亲很赞同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性教育开始越早,孩子的好奇心越小,都是身体器官的一部分,坦然大方地看待才是正常的。家长越是瞒着不肯说,孩子好奇心才会更重,从而想通过其他途径了解,那样才是最糟糕的。”

网友“Vivianstone”对教材表示兴趣:“讲真我希望我们小学可以引进这个教材,孩子们青春期才学恐怕已经晚了,那时候他们早就有了性别概念并且会害羞,会从大部分大人们避之不及的态度里觉得这是‘脏东西’,不能正常看待。”

但提出异议的声音也不少。

网友“谁是谁非”的疑惑也代表了部分家长:“孩子小小年纪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如果他们认为很神奇,进而照着去学、去尝试,岂不是得不偿失?”

网友“困弦”对孩子的接受能力表示了担忧:“看到评论里都是赞同的观点,我还是不能理解的,图书里赤裸裸描绘了男女交合的结构,这样的画面让一个二年级都还没发育的孩子看,难道没人觉得不合适么?”

我们的孩子,值得拥有比爱情动作片更好的性教育

之前看到过一则新闻,一名13岁女孩被55岁校主任性侵十多次,由于性侵者威胁“这事儿不准让第三个人知道,否则你和你父亲都得死“,孩子一直守口如瓶,家人还以为孩子因为不运动长胖了,直到孕30周时父母才发现怀孕。孩子生理方面受到摧残的同时,也留下了可能持续一生的心理阴影。

有人戏称,我们这一代的性教育,基本靠爱情动作片,而苍老师则是自己的启蒙老师。

的确,一方面是铺天盖地的无痛人流宣传,与沉默低调的安全套广告;另一方面,则是每年上万起的儿童性侵受害事件,和遮遮掩掩的生理健康教材。

恰在此时,一套“惊世骇俗”的性教材曝光,却引得满城风雨,全网吐槽。

前天,段子手

李铁根转发了一张《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截图,图中李阿姨饰演一位企图猥亵儿童的反面人物,目的是教导小学生识别这种危险,拒绝熟人触摸隐私部位。

由于李阿姨的对白直呼性器官的名字,让一些成年读者觉得雷人,李铁根就用戏谑的的语气说:“李阿姨你怎么了李阿姨!!!”这条微博随即迅速传播,网友们在转发和评论中大肆调笑,开始了黄段子的狂欢。

虽然热评里已经有人贴出了全图,但是这条微博造成的影响已经无法挽回。评论和转发里四处可见的黄段子和表情包,依然成为了键盘侠的一次睾丸酮狂欢。

随后有人贴出了性教育读本的其他截图,其中有关生育的科普部分,书中配图直白地展示了性行为和怀孕产子的过程,令网友觉得“尺度太大”,太过露骨。昨天浙江教育厅回应,这套书的内容并无不妥,只要“学校老师尽到指导责任,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书中的内容”。

从小缺乏性教育而长大的几代人,如今连性器官的学名都不能直视。“博物君”张辰亮在跟帖中透露,他们的杂志曾经刊登了几张河马、长颈鹿、黑猩猩交配的照片,就有家长打电话过去骂编辑无耻。

由此可见,需要性教育的不只是青少年儿童,还有对性知识闻之色变的广大家长。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儿童性教育素材

北师大出版的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

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漫画了解到男女生殖器官的外部和内部构造;(这部分并不仅仅介绍生殖器官,而是把生殖器官和四肢大脑五脏六腑等其他器官一起讲了,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正常化”生殖器官)

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配图插画就画出了男女性交的过程;   

  

三年级下册的课本就讲解了青春期男孩女孩会出现的遗精、月经等现象;而到了五年级下册,教材就会引入性取向的概念,告诉孩子们同性恋也是正常的。

  

而且每本书都会有保护自己防性侵的章节,里面的配图也不再局限于成年男性对女孩的性侵犯,而是囊括了成年男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男孩、女孩等多种情况。

更让人激动不已的是以下这部分内容:

男孩和女孩同样独立自主,同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优秀的女飞行员有出色的男护士有称职的女警察和敬业的男幼儿教师。

“人生而平等,不因性别不同而不同”   

  

男性和女性都责任担当,都可以勇敢主动,都可以细心体贴。 

这个课本不仅是性教育,更是责任教育,性别教育,让孩子成为独立个体的教育。

在一位老师的经验中,越小接触性教育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越坦然:“我们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就教他们认识生殖器官,而孩子们就会像认识别的人体器官一样看待生殖器官。但是我们给五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女孩子不好意思,然后男孩子在偷偷窃笑。”

表面上禁欲、暗地里纵欲的病态观念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顾虑,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情况。欧美家庭中,父母常以《小鸟和蜜蜂》的故事来跟孩子解释“我是怎么来的”。在《权力的游戏》中饰演“珊莎·史塔克”的苏菲·特纳,15岁时父母才想起要对她讲这个故事。

但是在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中,普遍已经建立循序渐进的儿童性教育课程,其中以瑞典的性教育最为典范。

瑞典从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从简单的生理学,到复杂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这是国际教育界认可的性教育方案,也是北师大教材《珍爱生命》的课程特点。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MSI)是一个总部位于英国,致力于向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性与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与服务的公益组织

年年底,《珍爱生命》主编刘文利在西北地区与数十家幼儿园园长、一百多名幼儿教师及专业学生对“3-6岁幼儿性教育”进行专题研讨。

部分家长和网友对这套教材不能接受,根源是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常的性教育,而社会上流传的性观念也大多存在谬误。

中国男性的性知识,基本来自网上的色情内容,靠AV作品完成性启蒙;然后他们再把这些不完全正确的性知识,言传身教给女性伴侣。除此外,他们在父母、学校和社会那里,鲜少能接受性健康指导。

香港的儿童性教育课本

中国人忌讳谈性,又不能没有性——根据年杜蕾斯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幸福调查,中国人性生活频率高于全球平均值——那么就像学者江晓原所说,只有一条路,就是虚伪:“表面上赞成、甚至大力鼓吹禁欲主义的道德标准,行动上则照样追求和享受性爱、欣赏乃至创作色情文艺作品、甚至嫖娼狎妓。”

虚伪的道学使中国人的性观念变得阴暗而病态,“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迅翁语)。对于年老色衰的老人,则不再把他们当成是具有性别的人。2月15日,苏州一年轻男子在地铁强吻50岁女保洁员,很多媒体的导语竟然是“辣眼睛”,评论里也充满了“重口味”“恶心”之类的评论,毫无意识到这是一起性骚扰事件。

仅仅有儿童性教育是不够的

《珍爱生命》的出现,说明这些年的儿童性教育发展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近年来在北京的流动儿童学校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便以这套书为教材。据其监测与评估,学生们在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也习得了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不过,仅仅有儿童性教育还不够,政府部门和社会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据“女童保护”不完全统计,至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起,受害儿童超过人。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估算,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案,其隐案(未报案)比例是1:7。

以下报告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发布。其中,性侵儿童案件统计部分,数据来源于年度媒体公开报道案件(包括各级检察院、法院的官方网站和认证账号公开的案件);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部分,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份的纸质问卷和线上问卷调查。

“女童保护”发布此报告,旨在呼吁社会各方   

1.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1.21起,同比增长近三成

“女童保护”统计,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起,受害人人(表述为多人受害但没写具体人数的,按3人计算),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年这一数据是起,每天曝光0.95起,同比增长27.35%。年全年数据为起,每天曝光1.38起;年全年数据为起,平均2.92天曝光1起。

 

  

2.遭遇性侵的女童人数超九成,性侵男童案件同样需重视

据“女童保护”统计,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的人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数为人,占92.42%;男童遭遇性侵人数为59人,占比7.58%。男童被性侵现状同样不可忽视,也更具有隐蔽性;同时相关法律也存在缺失情况。在性侵性别中,施害人绝大多数为男性。

  

这也提醒社会各界,在做预防性侵害教育时,面向的对象不能只是女童,家长也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高枕无忧”。“女童保护”的儿童防性侵课程一直坚持男女同堂,这也是原因之一。   

3.7~14岁受害者居多,农村地区曝光案件首次高于城镇

“女童保护”统计,年被公开报道的案件中涉及的名受害者中,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其中7岁以下的有人,占比16.07%;7(含)~12岁的有人,占比18.38%;12(含)~14岁的有人,占比57.71%;另有61人未提及具体年龄。

被性侵儿童以7~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一方面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

  

4.熟人作案近七成,易于接触儿童的从业者作案占比高

“女童保护”统计,在年公开报道的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有起,占总案件的69.28%;陌生人作案的为起,占比29.33%。其中,有明确表述的熟人关系的起案件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含辅导班等)27.33%、邻里24.33%、亲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员10%。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优势,使得性侵案件更易发生。

  

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说明在对儿童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时,一定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面需要不断提升防范意识,不给熟人作案留机会。

  

“女童保护”统计,年公开报道的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的作案者职业,个体户占23.56%,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含教师)占20.09%,农民(农民工)占17.09%,企业单位人员占4.62%,另有34.64%职业不详。其中,易于接触儿童职业的从业者作案占比高,包含教师、校车司机、学校厨师、幼儿园工作人员、保安、舞蹈团成员等,全年有98起,占总数的22.12%。

  

5.超六成作案者为多次性侵,一人性侵多名儿童案件占14%

“女童保护”统计发现,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起性侵儿童案件中,一人对多名儿童实施性侵害的为61起,占14.09%;有起性侵案件的作案者是多次实施性侵,占比高达62.12%。这一方面说明了性侵儿童案件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类案件作案人多次实施性侵害的情况严重。性侵犯罪极为隐蔽,且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作案者不会自动终止。“女童保护”建议,家长或其他人一旦发现有人性侵儿童,应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选择“私了”或者沉默,有可能纵容施害人多次犯罪。   

6.家庭成员、网友和未成年人实施性侵现象须引起特别重视

在年全年公开报道的起性侵儿童案件中,“女童保护”特别提示,家庭成员、网友和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须引起特别重视。

“女童保护”统计,年起案件中,家庭成员(例如父亲、哥哥、继父等)性侵30起,占比6.93%。家庭监护是保护儿童安全的最重要方式,但有些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家庭成员的性侵案件情况也更为复杂,涉及到受害儿童的抚养、亲人伦理等问题,受害人往往更难以维权,亟待法律和政策保障方面的完善。

  

科学的儿童性教育是一个好的开始,能够接受这种性教育的孩子,无疑比父母当年要幸运。等他们长大后,中国糟糕的性别环境也许已经大为改善。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等下去,等多一分钟,可能就多一个孩子被侵犯。

  

还是英国性心理学家蔼理士一百多年前说的那句话:性的启蒙工作应于何时开始,或怎样开始,也许成为问题;但是这种启蒙工作的非做不可,非仔细与谨慎去做不可,是再也不能怀疑的了。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lcbx/8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