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黄建荣教授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国

编者按:年6月22-24日,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召开,取得累累硕果。本刊特邀请本次会议秘书长,浙江大医院感染科、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建荣教授,对本次会议的亮点内容进行了梳理。现将其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会议概述

自从两年前确定了大会的召开地点,大会筹备委员会就开始了筹备工作,包括会场确定、专家邀请、文章征集等。本次会议邀请了国际专家,欧洲肝病协会主席分享了欧洲在肝衰竭治疗方面的最新经验;日本专家讲述了日本新开展的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模式;俄罗斯专家介绍了俄罗斯引起肝衰竭的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比较多见,在俄罗斯,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肝衰竭治疗模式明显不同于我国。黄教授表示希望大家通过这样的国际肝衰竭与人工肝会议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与其他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分享国内肝衰竭与人工肝的宝贵经验。

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的感染病、肝病、消化病、重症监护、护理等方面的专家,围绕肝衰竭及人工肝的最新进展,包括目前临床上的热点、难点,如干细胞治疗、抗病毒治疗等进行交流学习,希望国内医生对我国肝衰竭及人工肝的最新进展有更进一步认识,对降低肝衰竭病死率方法有更多认识。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年)》更新要点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人工肝学组年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关于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指南。年,在对指南进行修订的基础上著成《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年)》。年以后,我国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手段、治疗模式、治疗经验、治疗方法方面有很多新进展。从年开始,经专家进行反复修订讨论,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人工肝学组再次对指南进行了修订,著成《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年)》。

与既往指南相比,黄教授概括了《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年)》主要的特点:①对开展非生物人工肝的单位、进行治疗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对治疗模式,尤其是非生物人工肝最新开展的治疗模式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描述。黄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新版指南推广更多的人工肝治疗手段,减少并发症,减少医疗纠纷。

浙大一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黄教授所在的浙大一院团队是国内顶尖团队之一,浙大一院主持的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课题组通过“十一五”、“十二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这次会议上,在“十一五”、“十二五”主持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的陈智教授,主要对肝衰竭发病机制方面新的靶点、新的检测手段以及新的预后模型做了一些介绍。

黄教授主持的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的临床治疗新方案、新方法的研究团队,从年开始至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尤其是对重型肝炎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和病因治疗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对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模式、治疗方法进行了更多探索,还探索了应用微生态的治疗方法、应用内科药物的治疗方法以及人工肝与肝脏移植联合治疗的方法来探索进一步提高疗效。从去年发布的消息来看,“十一五”之前,肝衰竭病死率达80%,“十二五”末肝衰竭病死率已降低至35%以下。黄教授介绍道,国家即将启动“十三五”重型肝炎肝衰竭研究,由他继续担任负责人,进一步开展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方法研究以及成果推广研究。他希望到年,肝衰竭病死率降低至30%以下,使更多患者获得抢救成功,提高更多患者的生存率。

最后,黄教授总结道,“十二五”期间的另一重大成果是李氏人工肝治疗仪的开发,习总书记、俞正声主席、刘延东副总理等参观了“十二五”的科技成果展,李院士亲自向习总书记进行了汇报。目前,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肝治疗仪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够为更多患者服务。我国自行研制的人工肝治疗仪把生物人工肝和非生物人工肝相融合,样机已经完成,相信在“十三五”期间能在临床投入应用。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国际肝病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身心健康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lcbx/2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