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训练现场化:个人布道的重要性
文/本刊编辑部引言
每一个基督徒都该传福音,教会时常鼓励信徒做个人布道,也有与此相关的培训。一般在教会牧养中也会有门徒训练(简称“门训”)的设置,牧者带领一些弟兄姐妹作为一个共同体,在一个阶段中(一年或三年)花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每周至少一个晚上或半天的聚会),对他们进行系统并有针对性的教导和牧养。但是,个人布道的推动与培训和门训往往彼此独立,未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被鼓励传福音的大多数信徒未能得到深入系统的教导和训练,少数在门训中得了大量属灵知识装备的信徒却非常缺乏个人布道的操练,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受教的果效,也使得他们不能在传福音领人归主的事上切实地帮助到其他弟兄姐妹,因此不利于教会整体的健康增长。
近日,本刊编辑走访了一间城市家庭教会,他们正是对此有着深入而自觉的思考,因此在门徒训练中特别设置了个人布道的学习和实践,果效明显。我们有幸同该间教会的主任牧师及部分门训学员进行了一次座谈,了解了他们的门训理念、具体设置以及受训学员们的经历和收获,并得到授权,将其中一些宝贵的经验报道出来,盼望能有益于众教会的牧者同工在牧养中的思考和实践。报道的主题,用这间教会的话说,称之为:门徒训练现场化——个人布道的重要性。
一、“门徒训练现场化”的理念
训练门徒,一定不能缺少真理的教导。按钟马田的观点,基督徒生命的软弱和失败归根结底是源于未能理解教义和真理的某些方面。我们发现这个门训班有相当充分的真理教导。其中包括基本教义的学习,圣经单卷书的讲解,也会给学员留课下解经作业和教会历史的阅读作业。但牧师说,对于门训来说,仅仅这些知性的学习是不够的,他格外强调操练个人布道在门训中的重要性,称之为“门徒训练现场化”。
所谓“门徒训练现场化”,就是把门训班的场地从教室延伸至布道现场。在牧师看来,这么做的道理很简单,主耶稣的门徒训练正是如此。近来西方的一些神学院也在反思,学院式的、完全侧重知性训练的神学教育正在显出很多弊端。按照马太福音28章结尾的大使命,门徒要使万民做主的门徒,门徒训练的目的正在于此。但在主耶稣那里,不是等门训班毕业了才去传福音布道领人做门徒,而是在门训过程中(参太10)就已经开始了。换言之,个人布道是主耶稣门徒训练的一部分,布道现场也是门训所需的“场地”。
牧师格外强调,作为默示的道,固然白纸黑字记载在圣经上,也被历代神忠心的仆人所解释,为此,我们需要学习圣经,学习历史,学习教义;但不可忘记的是,道的本质特征却是“活的”: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彼前1:23)
为此,我们也不住地感谢神,因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就领受了;不以为是人的道,乃以为是神的道。这道实在是神的,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帖前2:13)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4:12)
当说道是“活的”的时候,既是在说道自身的本质,也是强调在和灵魂的关系中,道向着灵魂行动(使人重生,彼前1:23),并在灵魂里行动(在信的人心中运行,帖前2:13、来4:12)。因此,布道现场是道在行动的现场,也正是在布道现场,才更能经历这“活的”、行动着的道。
道向未信之灵魂行动,使其重生得救,这个过程能加强布道者对这“活的道”的信心;同时,道也在布道者自身的灵魂中行动。这行动一方面带来对门训过程中习得的真理的自觉:自觉地发现所学之不足,激发渴慕,自觉地加深理解,满心欢喜;另一方面,也带来对自身的省察,省察自己对福音的理解和信心,省察自己的罪和对灵魂的爱,省察自身的品格和舍己的心志。这些在后文对门训学员反馈的介绍中,会有更具体的说明。
二、个人布道的设置
座谈过程中,大家也谈到了个人布道操练的具体设置,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简要介绍。
1、布道对象:向陌生人布道
首先要介绍的,也是最具鲜明特征的是,门训过程中的个人布道操练所要求的布道对象是陌生人。虽然近来有不少反对街头布道的声音,也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但毕竟主耶稣和他的门徒是在街头向陌生人布道的(参太9:35-10:15;路10:1-12)。在今天的处境中,向陌生人布道的果效未必比向熟人差。牧师说,向陌生人布道并不意味着不在人格关系中布道,而是要先与之建立关系再布道。但和熟人不同的是,这里建立的关系始于福音,也为了福音,更单纯,因此一旦建立起来,往往更有果效。
但开始时面对的挑战的确更大,这使得个人布道作为门训的操练更加实在。为了能够完成一次向陌生人的成功布道,门训学员不单要做到能把福音讲清楚,而且往往为了赢得一次能开口布道的机会,还要胜过内心的恐惧、以福音为耻的心态以及多次被拒绝的挫败感。一旦获得布道的机会,又得极敏感于对方的反应,遣词用句都得格外小心,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达成有效的交流。而如果交流成功,就意味着多了一份在福音里、为了福音而要持续交往的关系,意味着后续要不断投入时间、精力和心思。
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灵魂!如保罗所说:“我甘心乐意为你们的灵魂费财费力。”(林后12:15)牧师说,面对眼前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之前没有任何瓜葛,之后也决不做任何利己的打算,反倒是带着舍己和甘心受伤的心志,单单因为福音而走向他,看着他的眼睛,倾听他的言语,揣摩他的内心,这时,便会更直接地经历他的“灵魂”。从操练的角度看,这正是向陌生人布道的宝贵之处。
不但如此,向陌生人布道,也格外会经历福音的能力。如保罗所说:“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从零开始的关系,从零开始的布道,最终经历布道对象的决志、受洗、委身教会。令人没法不感叹神的作为,从而大大加强了门训学员对福音的信心。
2、布道时间和地点
个人布道的时间相对灵活,周间的晚上、周六的白天、主日敬拜之余的时间,都是可以的。
而地点的考量会更多一些。在目前中国城市的环境和文化中,要在社区里挨家挨户敲门恐怕并不算合宜的方式,公共场合会更合适些。大学校园的操场、草坪、食堂、咖啡屋,社区的广场、小公园,人流密集区的快餐店,都是很好的个人布道场所。
除了在本地的日常布道操练外,牧师格外提及的是“外地短宣”,学员们谈起来,都感觉记忆犹新。外地短宣是学员们一起去外地(多半是农村),花一周的时间,在当地教会的指引下,向当地的百姓传讲福音。之所以花整整一周的时间并且去到外地(为此需要向单位请假或是使用年假),是为了使学员们能够暂时放下原本手头的工作和心中的思虑,以此操练摆脱原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