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武汉

斑鸠菊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武汉专辑

从未如此漫长的冬天,幽暗尘封停滞了岁月空间。浮光跃金的江水,静影沉璧的鹤楼,层叠互掩着惊鸿,牵挂牵引着灯塔。悠悠白云映见满树如雪,东风卷地吹回落照湖天。扑面而来的温暖刷新重生的印象,碧波荡漾的水天蛇锁倒带的时艰。患难与共是我们的约定,共同期盼那光辉的黎明!

记忆中的武汉

本期目录

Contents

●1.吴雄斌:武汉印象●2.周晓剑:武汉之惊鸿一瞥

●3.李革:武汉印象

●4.肖庆:愿武汉快快好起来

●5.刘羽涛:武汉加油

●6.刘姝晶:印象武汉

——写在年春

●7.周蓉:吹回

●8.覃白浪:记忆中的武汉

●9.周剑峰:武大东湖

●10.曹楠:我记忆中的武汉

●11.贾德星:武汉记忆的只言片语

●12.卢向阳:光辉的黎明

(演唱:徐妮妮、瞿旻)

卢向阳词;罗大佑曲;徐妮妮、瞿旻唱

01

武汉印象

吴雄斌(地球物理)

说起武汉印象,二十多年的武汉生活,太多具体的映像层叠互掩,一时竟觉得无从说起。

第一次到武汉是5岁的时候随父亲出差到武汉,火车到站后下车随着人流走,只记得走进一条黑黢黢的洞中,感觉很有意思,像是钻进了那年头常见的防苏修进攻的防空洞里了。“武汉在洞里吗?”我问父亲,他估计没听见,没回答我。不知走了多久(其实时间不长),突然眼前一亮,宽阔的城市大马路、大大小小的汽车和三轮摩托车以及行人一下子映入眼帘——原来武汉藏在这么大的一个洞里头啊!我很兴奋,而且武汉在的这个洞中还有太阳!跟我们那里的太阳长得一样——那个时候不懂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的道理。

直到不到十年前,有一次从武昌火车站出站,地下通道的照明停电了,才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那个疑问并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只是一段没有照明的出站地下通道,让我以为武汉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洞里面。

武汉要说跟洞有关系,那就是张之洞一手奠定了今日武汉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及格局,汉口作为通商口岸,汉阳作为工业制造基地,武昌作为地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这些功能划分在其任上即已确定。他创办的自强学堂今日发展成为武汉大学,成了我至今的安身立命之所。

武汉与洞的另一个关系就是在黄鹤楼下面,有一个鼓楼洞,一端是阅马场,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所在地,另一端连着湖北巡抚衙门,起义那个晚上被革命军占领,所在的那条路至今还叫做“民主路”。鼓楼洞上有民国二年黎元洪所题“武昌路”三字,洪哥另外一个为人所知的签名是在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的任命状上。

民主路上有一座基督教武昌堂,落成于年12月25日,又名“圣诞堂”。我在其隔壁住了五年,习惯了里面中南神学院学生作息的铃声。每个周末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听一个上午的讲道。信徒中有一些是乞丐,8点在门口讨饭,开始讲道了就进去落座,11点散场了继续出来乞讨。

武昌堂的正对面就是黄鹤楼。作为武汉的地标符号,黄鹤楼沉淀了千年楚天文明的烟霞和怅惘,又目睹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可是极目楚天的最佳视角,却并不是站在黄鹤楼上,而是登上长江上的渡轮,在日落时分置身江涛的烟波之中。此时西望长江蜿蜒,昔阳如梦,江水从天际浩荡而来,城市的轮廓逐渐淡出视野,你会真切感受到此时的长江就是昔日先贤们曾经同样凝视过的那条江,时间的维度消失了,他们写在黄鹤楼、岳阳楼以及滕王阁上的诗句就会随时浮现在你脑海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孤帆远影碧空尽,不见长江滚滚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波三月下扬州;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这是我感受武汉的独特方式,或者说是私房景点吧。还可以从背面去看一个地方,比如去看凌晨四点的武汉老街巷,有段时间做项目到凌晨回去,穿过武汉的老街巷,如果停下脚步在街边多站几分钟,就会看到那些密如蛛网的民宅电线上,很多老鼠沿着电线来回穿梭,其数量不低于白天过往的行人。静静的街巷中,有无数的老鼠在穿梭......这个景象有点意思,又好像没啥意思,却构成了我武汉印象的一部分。

武汉值得看的地方还是蛮多的,汉口的江汉路、古德寺,汉阳兵工厂博物馆、归元寺,武昌的东湖、武大樱顶等等,武汉还有十一座长江大桥可以驾车穿行,领略长江的不同视角。有客人来访的话,珞珈山老别墅群和樱园上面的老图书馆是一定要看的。其它除了黄鹤楼,我一般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和江夏龙泉山明代楚王陵几个景点中选择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中的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值得一看。中山舰年打捞出水,生产商三菱重工的标牌还在上面,现在以它为主题建了一座博物馆,台湾访客比较喜欢参观。龙泉山风景区则钟灵毓秀,很适合放松休闲。

汉口古德寺、武大樱花

武汉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如果把中国大陆的海岸线看作一条圆弧的话,这条圆弧的圆心基本就落在武汉这个位置。中国东南西北各种文化、各种美食、各色人等在此汇聚,有点像土耳其在东西方文化版图中的地位,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在土耳其相遇,武汉也是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相遇的一个重镇。武汉的组成部分中既有传统根植于江汉平原的农耕及耕读传统,又有张之洞奠定的雄厚的近现代重工业基础,还有作为九省通衢及通商口岸的商业贸易传统。就像一个大拼盘,可以很喜欢它,也可能很不喜欢它,取决于你观察它时候的视角,甚至是心态。不管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就在那儿。

最后说说武汉人。对武汉人特点的描述屡见于易中天、池莉和方方的文字中。武汉人的口头禅除了“个X子养的”之外,聊天时经常会听到“是——滴”这样接话的话,“是”字的发音拖得很长,这倒没啥特殊的,只是在与北方同样语境下的“对”相比较时,有点有意思的差别。当年刚到北大时,发现北方的同学在肯定一个客观事实时一般都说“对”,比如“去图书馆是走这条道吧?”,北方同学的回答是“对”,而南方的同学对于同样问题的回答则是“是的”。这两者的不同让我印象很深刻:“对”是一种主观性质的判断,而“是的”则更偏重客观性描述。回味这一点小小的不同可以品味出南北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些许差异。

武汉人的特点还可以从武昌起义的那个晚上的一件小事体现出来。首义的第一枪打响后,湖北新军驻扎在武昌城外的一支部队马上响应起义的信号,率部往城里冲,目的是攻占前面提到的湖北巡抚衙门。然而冲到第一个城门时发现城门紧闭,于是他们绕着城墙跑,第二个城门也紧闭,接着绕城跑,......,终于找到一个城门大开,而且没有守军,这个时候带队的军官反而不敢冲了,他怀疑是空城计,有伏兵——然后他们接着绕城跑,一直跑到现在称为起义门的城门,与其它起义部队一起与守城士兵激战,最后艰难攻入武昌城。后来才知道,那座空城门还真是没人守,起初守门的士兵听到枪声后立即打开城门,加入起义军,去攻打楚望台军械库了。所以说武汉人到底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很难说。

中山舰博物馆、武昌起义军士兵

为了纪念那支绕着城墙不懈长跑的起义军,武汉市政府举办了每年一度的武汉国际马拉松比赛!

欢迎大家有空的时候来跑武马!

02

武汉之惊鸿一瞥

周晓剑(计算机)

年的五一长假,正好工作一整年,又刚刚第一次炒更赚了一笔钱,和一年多前靠国家每月补贴94块的研究生相比,一下子觉得自己富得流油。于是约了两个朋友去长江三峡旅游,坐轮船从重庆到武汉再转火车。

对武汉慕名已久,听说由风格各异的三镇组成,那等于一次游三个城市,好赚!汉口有媲美天津的租界洋楼,有汉正街,有“四季美”汤包。汉阳则是近代洋务运动发轫之地,有革命故事里频频亮相的汉阳造。最吸引我的当然是武昌:武昌起义遗址、黄鹤楼、东湖,还有号称最美校园的武大。这些都要一一去逛。何况下船后我们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火车票还没着落呢,估计要盘桓数日。

鉴于三镇的不同特色,我们就把旅馆订在汉口一栋古香古色的殖民地建筑里,电梯都需要拉开隔离的铁栅栏门才能进出。住下后直奔“四季美”吃晚饭。当年的汉口,满街都是遮荫的法国梧桐树,酽酽的南方城市风情,充满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没有冰冷的玻璃大楼,更没有太多的洋品牌店。

“四季美”汤包店坐落在汉口最繁华的商业街十字路口,当时还是一副亲切的国营范,要先开票再去拿餐。一楼餐点是经济实惠型,人声鼎沸要排长队。我们懒得排队,就上了二楼雅座。上了几个台阶,汤包就从七毛摇身变成2元一两,店里声称和楼下的便宜汤包不一样。所谓汤包就是一种特别小的小笼包,七个才一两。吃了几种不同口味,反正我是猪八戒吃人参果,没吃出妙味来。

看看天黑,就打的去汉正街。出租车也便宜,十一二块钱就到了。我是从某电视剧知道汉正街的大名的,汉水边上的一条小街,云集了大量的服装批发零售店。可惜还是来晚了,大部分店都已关门。但仅仅从摊位的密集就可以想象白天的盛况。

走上汉水大堤,天已全黑,一想干脆去对岸逛一下汉阳。汉阳全是工厂,烟囱鳞次栉比。一路遇见很多上下班的青年工人,骑着自行车,打闹着,玩笑着,充满青春活力。我从小在爸爸的工厂里长大,国营工厂就像一个小社会,看到这些油然而生亲切感。

第二天一早先去买火车票,发现票都被票贩子买光了——这反倒好办了,我找了一个看上去敦厚点的票贩子,每张加价一百元到手当晚的票。

剩下这一整天当然是逛武昌。先去黄鹤楼打卡,它就在另一个打卡点长江大桥边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才吃热干面,又食武昌鱼。诗情画意说不尽,公交直奔珞珈山。

和汉口汉阳不同,武昌全城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而且非常大气。假如汉口像邻家洋气的小姑娘,汉阳像一位肌肉男,那武昌就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则是整个武昌乃至武汉让我最喜欢的部分。

高中时看的一部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就是在武汉大学取景的,让我先入为主地以为大学校园都是这般美,为此还对自己母校的景致有所失望。现在我终于徜徉在武大校园,恍如梦想成真。尽管著名的武大樱花时令已过,但依山傍湖错落有致的格局,庄重典雅的楼堂设计,大气与精致并存的民国风,确实比我的两所母校稍稍美那么一点点。

从北门出去,就是东湖。东湖很大很清,湖对面浓绿的山背后只露出电视塔等少数建筑,美丽自然和现代生活和谐融合的天际线。夕阳西下,白色的鸟儿在湖上掠过。岸边一座窄窄的石板桥远远伸进湖里,很多人在桥边游泳。这是一个美好而闲适的傍晚。

我就躺在湖边草地上,看看天,看看云,看看山,看看湖,这是记忆里最美好的一天之一。

晚上顺利从汉口站上车。票贩子确实敦厚,没有用假票骗人。

一晃就是26年,没想到从此再没机会重访武汉。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聚焦武汉,也让我想起自己和它惊鸿一瞥的缘分。我牵挂着那里的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zzd/6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