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TONYFANG(房晓辉)
印度人的肢体语言是不是与我们的相反?
印度老百姓见到中国人时的态度如何?
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贫困地区巴特那的火车站都是啥模样?
印度名菜“麻辣奶腐”怎么做?
印度恒河边的景色如何?
当年唐僧取经的地方如今在哪?
印度能成为中国全天候的朋友吗?
ImprssionofIndia
今天刚从印度回来,这是第一次去印度,首先访问了首都新德里(NwDlhi),参加欧亚国际管理会议。然后我执意要坐火车到印度最贫穷的地区去看看,就一路到了东北部的PATNA(巴特那)市,它是尼泊尔边境的印度农业大省BIHAR(比哈尔)省的首府。这次旅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这就是拜访了我仰慕已久的离巴特那市约六十公里的印度古代文明最高学府,即唐僧取经的地方-那烂陀(Nalanda)大学遗址。
印度的发展模式以市场经济和私有企业为驱动,无数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起落,有的正在国际化。但印度在吸引外资以及在城市基本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首都新德里的城市面貌看上去落后北京大概15-20年。年进入中国大陆的瑞典宜家(IKEA)至今没进入印度,也说明了印度在吸引外资和大众时尚市场方面与中国的差距。农业大省比哈尔的省府巴特那的城市面貌、管理水平以及人们的心态好像还停留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但可以看到,印度的基本建设正在改善,效率正在提高,贫困地区都开始引进国际思维,学习他国发展的经验。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巴特那管理学院(CHANDRAGUPTINSTITUTEOFMANAGEMENTPATNA)作出邀请我在该院做关于中国及企业国际化的演讲就是一个例子。
首都新德里的新机场据说是今年(年)夏天刚刚建成的,这里似乎可以看到中国发展的影子,但同时又非常有印度文化的氛围。从登机口出来,经过一条条通道,最后到达边检大厅上方的电动扶梯处。这时,我的眼球马上被眼前的一只巨大而温柔的佛手所展示的不同的形态所吸引。边检服务台正上方的巨幅墙面上,没有被外国的广告所占领(连汇丰银行HSBC的广告也是靠边站的),而是空出来用宽容、慈悲、优雅、智慧的佛手来展示印度文化。匠心啊!想到中国各大机场那铺天盖地的国内外广告,尤其是西方奢侈品广告,我颇感惭愧。踏上电动扶梯,我随着扶梯缓缓下移,一种敬佩之情油然升起:印度,你不是个一般的国家,你是一个历史和文化可以与中国媲美的大国。
印度不是个一般的国家
边检是在宽敞的边检大厅里敞开式办公的。边检人员的办公桌边没有像中国边检那样安装有“非常满意”、“满意”、“时间太长”、“态度不好”这么几个键钮的评估器。如果你不会说英语的话,就是想夸奖印度边检人员服务态度好恐怕也一时难于表达。因为印度的肢体语言有许多是与我们反过来使的。比如点头是否定你,而摇头才是肯定你。这次在印度遇到的所有人包括教授们他们都是一边听你说话一边不停地左右摇头,你得花一点时间才能适应。
象征智慧的佛手似乎在提醒每一个来访者:佛教起源于印度
新德里的街上很少看到外国人,更看不到大批的中国旅行团。但不时地会看见单独到市场购物的中国年轻人,我猜想很可能是在当地华为或中兴类公司工作的同胞们。中国公司在印度发展很快,其奋斗精神让人敬佩!巴特那(PATNA)街上更看不到什么外国人了,这几天在巴特那(PATNA)市的街头巷尾我可能是唯一的外国人了。大家盯着我看,那场面就好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走上前盯着来中国旅行的老外看一样。从贫困地区的火车站的洗手间到首都新德里最优雅的大饭店的总统套房,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印度人。从他们的眼神里和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印度老百姓对中国人是尊敬的,是敬畏的,是友好的。
新德里机场的洗手间。这种美女/帅哥大头像设计太吸引异性眼球了,我差一点儿走进左边的通道里……
新德里机场到达大厅:仔细一看,才发现机场保安清一色是荷枪实弹的军人。
首都新德里新机场外面接送客人的印度人。
印度人喜欢席地而坐。我的印度博士生导游说,他们一看就是PUNJAB省的人,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海外。由于PUNJAB靠近巴基斯坦,那里的妇女的服饰明显受伊斯兰教影响。印度人对你的眼神眼是好奇的、友好的、有时或许还有一丝敬畏,即使在车水马龙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你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安全,起码我是这样感觉的。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或许还是非常贫穷的,但他们看上去似乎很健康,挺满足,不浮躁,有底气,有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一出新德里机场就看见路边正在施工的基建项目。
医院
中央政府-印度总理办公厅
到会议宾馆附近的一家宾馆住下;这里每家宾馆门口都要进行安全检查。
印度的一个老牌店
印度黄晓明?
坐上新德里流行的三轮摩托卡出去兜风
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新德里的大街上遇到工会游行的队伍。看到我这个中国人从边上走过,他们非常好奇,非常自豪,腰板好像也挺得更直了。但队伍中看不到一个女性。
很好吃的羊肉哦,印度人不吃牛肉,更不吃猪肉,但吃鱼吃羊OK。我常开玩笑地问印度人:是不是印度人发明“鲜”这个中国字的?
“印度门”-印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已经三十小时没有睡觉了,但印度文化和印度社会让我兴奋不已。
到“印度门”参观后的第二天决定到极其贫困的比哈尔(BIHAR)省去,听说正好赶上两个印度节假日,人流如潮,听说已经买不到飞机票了,没事儿!我执意要坐火车去。来印度前,有人劝我千万不要坐印度的火车(也不要喝印度的水),说太乱太脏了,要么我会回不来的,要么回来后一定会生一场大病。殊不知我就是梦想坐一回印度的火车。
宾馆服务员(图中拿着花)介绍说宾馆走道墙上的印度语是“空气”的意思。是啊,印度的发展虽然没有中国快,但印度可以吸取中国的教训,发展再快也不能失守空气这个底线。
宾馆的保安(右)为我叫来一辆出租车。
我来到新德里中心火车站正门的广场,这里是印度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年印度就有了火车。据陪同我的印度博士生说,印度的火车是全世界载运量最多的火车,每天的承运人数与全世界航空公司一年承运的人数相当。
沃啊沃!在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小女孩今后一定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啊,好闺女!
我从中心火车站正门向马路对面看过去……
拉近镜头……
再拉近一点镜头……
再拉近一点镜头……这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动的社会。站在火车站马路对面的商业街上,我停下脚步,细细地品味这里的环境。
我抬头看到这家旅馆二楼废墟般的阳台上正在玩耍的小男孩,和他躲在窗帘后的姐姐(或妈妈?)
新德里火车站的月台:一眼看去,让我想起了电视剧《上海滩》。
上火车了,服务员送来茶,发现是已经调好了的加了牛奶和糖的“奶茶”,它装在咖啡色的小朔料瓶里随盘送来的。我发现印度人普遍喜欢喝甜奶茶。
火车上的盒饭,我把它全吃光了,一粒米也没留,肚子没出问题。
我的床铺。纸袋里装的是刚刚送来的新换洗的床单、枕套和被罩。
最好最安静的特等卧铺车厢的走道。
二等卧铺车厢
最拥挤的硬卧车厢,上下三个床位。印度人的眼神让我感动。我感动是因为这种眼神在中国几乎再也看不到了。
巴特那(PATNA)市火车站到了,我就要下车了。
从车窗望出去:我就要下车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在种姓制度(??????????????????,Castsystm)仍有较大影响的印度社会,每个人都知道他(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似乎极其冷酷的传统却矛盾般地在相当程度上给貌似极端无序的印度社会带来了自组织(SELF-ORGANIZING)和自秩序(SELF-ORDER)。真想上前帮这位头顶行李的黝黑的美丽的印度少女一把。真后悔没有问她的联系方式,想请她为我们跨文化营地做高压状态下的礼仪示范。
从巴特那(PATNA)火车站的洗手间望出去
巴特那(PATNA)火车站广场。巴特尔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王国的中心,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地域。
我走近发现,这位印度老伯真的是睡着了,是呼呼大睡。在火车站露天广场能这样睡觉真是一种莫大幸福啊。
巴特那管理学院到了,大门(内侧)站着似乎是全副武装的门卫。
我演讲完后和与院长(左)和陪同(右)合影。
印度人似乎特别在乎印度在中国人眼里的形象。星期一(10月15日)我正式访问了巴特那管理学院,与院长会见。让我没想到的是学院安排了隆重的媒体采访,印度三大报纸和两个地方电视台都有记者到场。记者们提的第一个问题是“HowdoChinspoplsIndia?”(“中国人民是如何看印度的?”)
《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等几家印度媒体和地方电视台对我的访问做了报道。
历史上巴特那(PATNA)曾是印度王国的中心,是佛教圣地。巴特那以外约六十公里的那烂陀(Nalanda)大学遗址让来自全世界的文化人肃然起敬。唐代僧人玄奘(XuanZang)还有其他僧人不远万里从中国到那烂陀求学。年英国考古学家SirAlxandrCunningham(康宁汉姆)对那烂陀的发掘和那烂陀日后进一步地成功开发,是从玄奘和尚的《大唐西域记》里得到启发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印度读过书的人一般都知道玄奘的名字,但他们的拼写不是XuanZang而是HiunTsiang。
在去那烂陀(Nalanda)的路上,这样的堵塞是不时会有的,这就是印度的无序生活。但奇妙的是,不需要警察来处理,3-5分钟后路就自动通畅了,交通似乎乱中有序。我的直觉是,印度的种姓制度(??????????????????,Castsystm)让每一个印度人都知道他(她)今生今世来生来世在社会所处的位置,外在的无序依附内在的有序,使印度社会在矛盾中前进。
印度公路上比较经典的一幕,但没看到有女人在上面的。我们的车超过他们的时候,我有跳将上去与这些哥们儿一起飞车的冲动。
印度伟大的恒河-唐代玄奘和尚曾经到过的地方!
那烂陀(NALANDA)终于到了:看这万年古树和这好奇的眼神!
那烂陀(NALANDA)的历史介绍
印度古代文明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大学。
那烂陀大学校区遗址有一种古朴归真的氛围。
来自斯里兰卡的游客
当年唐僧就是在这样的小空间里学习和起居的。
古印度那烂陀大学讲习堂之一(遗址):据说当年学生们和他们的老师(师傅)都是在同一个讲习堂起居。
晚上住在巴特尔中心的一家小酒店,前台经理正在报纸上查找当天的汇率。印度时间比中国时间晚两个半钟头。
据说正在播放的是一部很火爆的印度电视剧
宾馆里有中国中央四台CCTV4,正在报道亚太峰会。
巴特那(Patna)飞机场候机室休息,准备飞首都新德里。印度人的淡巧克力般的肤色让在北欧生活近二十年的我羡慕不已。印度的服饰呈多元化,当然传统的居多。
新德里TAJPalacHotl(泰姬皇宫酒店)来机场接我的司机,一路上有问必答,我和他很聊得来。
车到了酒店,发现女服务员已经在酒店大门口恭候,她将我一路引进客房,介绍房间的设施,并在房间里为我办理入住登记。
她说我是今天的幸运客人,将我订的单人标间提升为总统花园套房,这真是印度-中国友好的具体行动哈。
我住的总统套房里的这间屋子可以开个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什么的。
套房里的咖啡间
套房外的花园阳台
来印度之前不止一人对我说印度的东西中国人吃了会拉肚子的。这次访问印度,我全程只点印度菜,肚子没出任何问题。
印度名菜“麻辣奶腐”(Chili-panr),像豆腐,但不是豆腐,而是用牛奶做的“奶腐”。可自己做:买牛奶,里面加入柠檬,精华沉淀,奶腐原料即成。然后辣椒、青椒、洋葱、大蒜、小葱,“奶腐”大火炒五分钟即可食。
新德里TAJPalacHotl(泰姬皇宫酒店)
泰姬皇宫酒店的礼品
泰姬皇宫酒店的大堂:泰姬皇宫酒店据说是印度首都新德里最好的酒店。
夕阳下印度恒河边的田园景色:这金红金红的太阳在中国已经好久没看到了。
这次对印度的访问虽短,但让我对印度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我争取今后多来印度。对印度的访问还让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一些的理解。管理一个14亿人口的中国太不容易了。无论中国有再多的问题,中国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值得敬佩。
印度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印度稳定和谐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印度这个大象虽然在城市建设上慢中国几拍,但这不一定是坏事,可以从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中国是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悟出用美国快餐模式来发展中国经济是有问题的。
在社会文化方面,我的直觉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完全可以建立深厚的友谊。在国家政治的天枰上,中国和印度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共赢的平衡点。如果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够像兄弟一样相处,能够联合起来,人类的许多游戏规则将重新改写。国内的媒体经常说巴基斯坦是中国全天候的朋友,我相信。同时我也相信,国际政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怎么经常会感到印度也可以成为中国全天候的朋友,我们起码要面向未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印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在那烂陀遗址,我的印度陪同感慨地说,当年金碧辉煌的那烂陀大学的资料居然在古印度文献里都难查到,而是从中国人玄奘和尚的日记《大唐西域记》里找到的,这说明中国人对世界文化谦逊好学。我说,唐代玄奘和尚到印度学习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叫做向西方取经,中国今天要继续发展仍有许多方面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取经。但无论是经济模式还是政治模式,中国不会全盘照搬西方,中国要避免西方走过的而且目前还在走的弯路。我坚信中国一定有智慧有能力在吸收西方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中西合璧,为世界文明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离开印度在新机场排队通过边检时,我对印度边检人员说:“Yourairportisgrat(你们的机场了不起)!”没想到该边检人员(约五十多岁)立刻回过头来,目光注视我并热情地对我说了一句,“Yourpoplaralsograt(你们的人民也了不起)!”与西欧和北美的表达方式不同,他没有说“谢谢”二字。但正是他这句不含“谢谢”的谢谢让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这是人生跨文化旅行的一个感人的瞬间。
TONYFANG
年11月18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