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将小光送回到其父身边
4月17日,离家出走近半年时间的小光(化名),在晋中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下简称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坐着高铁踏上了返回辽宁沈阳的路。离开时,小光恋恋不舍,他对送行的晋中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站长孙瑞卿说:“谢谢你们对我3个多月的照顾,让我感受到了胜过‘亲人’的温暖”。
这是该中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生动故事。今年1月7日,晋中市未保中心妇儿科科长祁玉芳、业务科科长孔令丽在街头巡逻时,于晋中市城区顺城街地下商城的步行街,发现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年破帽遮面,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她们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少年说自己叫小光,今年15岁,是辽宁沈阳人,在沈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已流落到晋中市。2个多月的时间里,天暖时,他上街翻垃圾桶里遗弃的食物充饥;天冷时,躲在市城区的地下通道里得过且过。看着可怜的小光,祁玉芳问:“你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回市未保中心?那里有热水喝,有热饭吃。”听着听着,小光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重重地点了点头。
晋中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先领着医院做了核酸检测,然后把他暂时安置在该中心的隔离区。工作人员带着他洗了澡、理了发、里里外外全换上新衣服。顿时,一个“流浪少年”变成了一个“小帅哥”。中午吃饭时,考虑到小光长时间饥一顿饱一顿,担心他放开了吃会伤着肠胃。工作人员特意用小碗给他盛了焖面和汤菜。吃饱喝足后,小光脸上有了笑容。
次日,小光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显示为阴性。于是,他正式住进了晋中市未保中心。该中心社工为他制定了科学的作息时间,并安排了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站内生活:每天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做游戏;每周洗两次澡;进行心理辅导,抚平他心中的皱褶……
晋中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小光放下心理戒备,人们才全面了解到他不幸的生活经历。原来,他的母亲未婚先孕生下他后就离开了,其父当年仅18岁,尚未定性,小光便由奶奶抚养。他5岁时,奶奶去世,其父便把小光扔到了家住沈阳的姨奶奶家,自己则浪迹四方去了。小光刚刚上到小学五年级时,姨奶奶也不愿意管他了。再回到父亲身边,其父的女朋友对他也不好。12岁时,父亲把小光送到了当地的一个寺庙。去年11月,一位去过寺庙的男子把小光从沈阳带到了山西太原,然后给了他20元钱便失踪了。身处异地他乡,走投无路的小光顺着人流坐上公交来到榆次,并滞留在这里,直到被晋中市未保中心工作人员遇到才安定下来。
小光的不幸令人同情,但总不能让有父亲的孩子有家不能归吧。于是,根据小光提供的线索,晋中市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小光的姨奶奶,继而找到了他的父亲。一听到要帮他找父亲,小光一边痛哭,一边抱怨父亲情绪不佳时就打他。而小光的父亲,最初也以沈阳有疫情为由,不愿意接小光回家。
现实是小光终究需要回到父亲身边。孔令丽主动加了小光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