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利降3成,同仁堂的多元化为何没有

雷军举例要学习的中药老字号同仁堂,近期发布了一份业绩平淡的财报。

财报显示,年上半年,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60.04亿元,同比减少16.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同比减少2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减少27.36%;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同比减少27.39%。据称,这是同仁堂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中报利润增速下滑。

同仁堂表示,主要由于本期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销量下降,零售门店客流量下降所致。

事实上,早前同仁堂的营收增幅便在下降,股价也已经连续5年原地踏步。这家至今已有年历史的金字招牌,似乎陷入增长困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半年净利降3成

新冠疫情影响下,同仁堂多个指标出现下滑。

收入方面,其两大主营业务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收入分别达到37.88亿元和33.4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了12.74%和13.10%。

同仁堂前五大系列产品,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和金匮肾气系列,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21亿元,也同比下滑5.30%。

(财报截图)

另外,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55.88亿元,同比下滑14.34%;国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下滑35.91%。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同仁堂表示,主要由于本期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销量下降,零售门店客流量下降所致。

疫情之下,同仁堂的开店步伐放缓。截止报告期末,同仁堂自有零售门店为家,相较去年底仅增加3家。

不过,多家门店也导致了较大的成本支出,上半年营业成本为30.9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64%,同仁堂称主要由于本期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销量下降所致。

同期,同仁堂的研发费用为0.43亿元,同比下降2.62%。对此,同仁堂称,主要受疫情影响,各项研发活动进度放缓所致。

在门店扩张降温和疫情冲击之下,同仁堂将渠道转型作为发展目标。财报称,上半年,公司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拉动工作,完成包括产品图制作、设计促销套装等31项工作;与喜马拉雅、今日头条、抖音等线上媒体发布产品宣传推广内容;依托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实现母公司37个品规销售1.05亿元,同比增长35.38%。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另外的一些中药企业比如片仔癀和云南白药,以及包括老百姓、大参林、益丰药房等在内的连锁药店,上半年业绩都实现正增长。

颓势难掩

创立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同仁堂,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品牌宣传语家喻户晓,也是雷军曾频频提起要学习的对象之一。

自年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同仁堂一直保持着年均20%的增长速度,与云南白药、片仔癀、以及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虎”。

如今,同仁堂集团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中医药王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zd/7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