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一届的武汉光博会如约而至!这也是武汉光谷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盛会!
社长从年开始接触武汉光博会,对光博会的情况也稍有了解。因为每年光博会时间间隔较短,想要参与光博会的企业每年出一个新技术,几乎不可能,所以,今天社长不想谈这次光博会到底出了什么样的新技术。此刻,总结经验、反思教训、筹划未来,眼下则是一个更难得的机会。
十余年来,光博会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成为光电子行业内的国际光电盛宴。更重要的是,她给武汉这座城市刻下的深深印记。她使得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光电技术领域里领跑全国,成功实现次产业转型;她同时将武汉光电行业的美名传播到海内外,成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国际名片。
回头审视这场盛会,我们心中有太多不同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品读这十余年的光电画卷,我们需要一点耐心、包容心和自信心。
1
在中国称得上叫“光博会”的,南有深圳,北有长春,中有武汉。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会展业向来发达;年,借着第20届国际光学大会移师中国在长春召开的契机,长春也办起了一个光博会,但年8月办了第一届,原打算年5月办第二届的,到现在都没有音讯。武汉却是从年办起,至今已经十三届了。
武汉为什么能够办得起来光博会,还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光博会能够吸引全球光电子行业的商家和专家、学者集聚武汉,其魅力又在哪里?
“光博会随着‘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应运而生,可以说是‘中国光谷’这片土地孕育了光博会。”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武汉东湖高新区,这座坐落于武汉东南部的土地上,汇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70多万在校大学生、52名两院院士,是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给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条一次群光纤通信缆通,第一个激光技术实验室。这里的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大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
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持续科研创新能力,让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产业在国内居于领跑者行列。然而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像硅谷那样成为某个行业的领袖?却一直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不久,许其贞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建议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的提案,紧接着,26名院士联名倡议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在一批院士、专家、学者的奔走呼号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年7月6日,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同意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就这样,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在武汉诞生了。
借着国家批准建设“中国光谷”的契机,为了向世界宣传、展示“中国光谷”,让“中国光谷”和国际光电子行业实现对接、交流,促进“中国光谷”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年底,武汉市宣布,将于次年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武汉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
万事俱备。武汉东湖高新区,被推到风口浪尖。
年6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和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武汉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暨“中国光谷”论坛如期举行,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一批政府官员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一批院士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一批专家学者和金融界、产业界精英共多人,对“中国光谷”发展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资本市场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副主任夏亚民这样评价首届光博会:光博会搭起了一个舞台、传递了一个信息,某种程度上讲,就已经成功了。
2
回首十三年,光博会在一步步成长,光博会的成就历历在目。
年,光博会旗帜初立,家单位参展,外企就占近四分之一,当年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齐齐登场,夺人眼球。
年,第二届光博会,“世界光纤之父”高锟院士(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出席论坛,一席“光纤到户”的讲演,让光谷清晰看到光的新魅力。
年,第四届光博会,成为中国大屏幕投影显示行业的一次盛会。NTT、SONY、NEC、松下、香港唯冠,一块块最新投影设施集中展示,包括世界上最大电影屏幕:佳能最大的等离子彩电,夏普第10代大型液晶面板电视,纷纷亮相。
年,第五届光博会成为国内激光企业“集中营”。光谷的团结激光、华工科技、楚天激光等,深圳的大族激光、大通公司、上海米亚基、ROFIN、北京海目激光、大恒集团等,一大批上游配套产品供应商随行参展,所携设备从大型到微型,应有尽有。至此,武汉光博会一跃成为国内激光企业最集中的展会。
时间到了年,第八届“光博会”吸引了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逾8万余人,签约金额达亿元以上,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以及30余名国内外知名院士参与,展览规模、交易金额、观众人流、论坛规格创历届之最。
……
尤其是在今年,平方米展览面积,17个国家和地区参观,多名光电领军人物参会,多家参展商,10多场同期专业论坛活动。
如果从年算起,光博会累计签约项目个,签约金额境内亿元,境外8亿美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4余家知名企业参展,35万多专业观众参观。
寥寥几个数字,足够人们畅想这个光电行业“巨无霸”平台的感召力。
然而,光博会的发展除了在规模和企业数量、质量的增加之外,在本届光博会上,还出现了人工智能、VR等新兴技术,将光谷与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光博会十三年的征程,从成熟性、完善度到技术创新能力看,展会和论坛的质量似乎完成了年的跨越。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十年前,大家还不知道中国光谷在武汉,而如今,大家提到武汉,首先想到的是武汉?中国光谷,这一观念的转变,光博会这个平台的作用功不可没。
3
3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当时规划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的土地,会发展到如今版图扩张至.06平方公里,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自贸区武汉唯一的区域,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产业集群。
太多的始料不及,让我们对下一届光博会憧憬无限,也隐忧四起。十余年辉煌,容易成为过眼云烟。从10岁到20岁的跨越,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一座城市,它的心智,眼界,它的价值观,都是重要的年龄段。
的确,当光博会在政府的呵护下走入第十四个年头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已经十四岁的“孩子”在下一个乃至更多的十年里,其道路将会如何沿续?面对光电产业这个立身之宝,光博会下一个十年何去何从,必须做出理性抉择。
众所周知,光博会是武汉市沉甸甸的城市名片。放眼国内,就光博会而已,武汉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深圳的光博会,它从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18届,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电专业展览。
光博会这张武汉名片,如何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世界名片?喊个口号不难,但练就一副好身手,轻盈地拿出这张名片,却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光博会不该只是武汉的,它应是全国的,然后应成为世界的,它应有国际化的眼界和走向世界的气魄。
而按照主办方的说法,未来五年时间里,他们还将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洽谈,聚全球资源,把光博会真正的办成一场国际光电盛会,为中外光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国际性的交流平台。
而在社长看来,光博会的举办,并不能仅仅用展会本身所带来的现场签约额、论坛的场次、企业的规模、参观人数去衡量,光博会就如同一块历史的幕布,当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拉起这块幕布,我们突然发现,通过光博会这个平台,让光谷与世界光电产业走的更近,自己已然站在新时代大舞台的最前端。当你在桥上看风景时,看风景的人却在楼上看你——这,便是光博会传奇的一面。
(作者简介:梅中客,产经观察者、资深媒体人、职业楼评人、今日头条作者、九派号大V。)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你的分享
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梅中客一名光谷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