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补了Jusinti(黄明昊)的新综艺《看我这样生活》。
除了心疼小贾被私生堵到无家可归,更意外的在节目中了解了一项生育技术,也就是欧阳胖胖口中的“冰你的卵”——冻卵技术。
在看节目的时候,我以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个人想不想要小孩?
我把这个问题发给朋友看,我问她:“如果你妈在你25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冻卵”的机会,你去不去”?
朋友直接说:“那我就建议我妈妈先看看今天的微博”。
于是我就默默的打开了微博。。。
看到“禁止医疗机构开展单身女性冻卵”的话题高挂榜首,我才知道原来我错了,这个问题不是选择题,而是议论题。
×××引发这次争论的正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孙伟。
她在5月25日的两会提出这一意见,可谓一语激起千层浪,短短几个小时阅读人数捅破5亿,发表观点有10万人,支持派和反对派大有争个“你死我活”的架势,场面十分激烈。
一夜的冷静过后,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这个话题一些争议比较大的点,以及作为单身女性一些不值一提的看法。
×××争论一:
为何只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女性的子宫与卵巢丨图虫创意
只有这两种情况可以“冻卵”。
?不孕夫妇。
这种情况就是男方不能及时提供精子,医院可以将女方的卵子暂时封存起来,等到男方有合适的精子后,再进行受孕的过程,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讨论同意。
?单身女性所患疾病可能使其卵巢功能衰竭的。
化疗前她可以将卵子取出冷冻,使其保存拥有后代的机会,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讨论同意。
图丨BiancaBagnarelliforNBCNews
所以说,不论是结婚还是未婚冷冻卵子都是有所限制的,法律本来就规定非不孕不育不能冻卵,而这位医师一定要改成禁止单身女性“冻卵”,这种“一刀切”的想法过于偏激,这不像是人民代表说出的话,更像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发的个人意见。
所以这种明显带着个人情感色彩的发言,不抬你的杠那抬谁的杠!
×××争论二:
冻卵技术不成熟,成功机率低且伤害身体
孙伟在建议中提到:排卵需要使用超过生理剂量的促排卵激素,一部分人可能产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血栓,而且生育成功的概率极小。
新京报与孙伟对话新京报:你关于禁止单身女性冻卵的建议,有网友提出了异议,你怎么看?
孙伟:目前冻卵技术并不成熟,时间长了,解开但卵子很可能是死的,但却已经花了大量金钱。年我在美国学习这项技术,他们冻卵成功率也并不高,也不建议公众冻卵。回国后,我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夫妻进行了冻卵,例如病理性原因或丧偶等特殊情况,但目前只有一个人成功怀孕。
如果放开单身女性冻卵,很多年龄大的女性卵子质量不行,达不到生育基本条件;而年轻女性卵子质量好却没有这个经费,要知道冻卵需要每年续费几千甚至上万。
新京报:你这项提议,主要是基于现行技术不成熟的考虑?
孙伟:冻卵技术发展需要拿人做实验,人取卵需要用超过生理剂量的促排卵激素,一次一般取20个卵,就是两年的青春期,五次就是十年,而为了保证成功率,一次冻卵数量不会太少。不到四十岁人就老了。
尽管从孙伟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在网友的面前,这种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来剥夺个人选择权的方法,就显得费力不讨好。
今天我还在网上看到一篇盘点两会奇葩建议的文章,孙伟被评为“最爱管闲事大妈”。
单凭冻卵技术不成熟,成功机率低且伤害身体这种张口就来的说法,群众是无法接受”禁止单身女性冻卵“这一提案的。
因为只要你去网上搜索又或者去线下咨询的时候,就会找到大量的报道和文献来反驳孙伟的说法。
年,医院妇幼保健院,生殖与遗传中心的冷冻卵子实验图/图虫斯坦福MBA壹零陆就发表了《美国冻卵记》,以个人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个人的冻卵过程,她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筹备了两年,咨询过几个专家,最终在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医学协会联合主席那里得到这样的结论:
此事风险比你一生中出门被车撞死的几率小!
所以又不是死,只是身体可能会亏损,而且如果不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马上要生出个孩子,单身女性谁会没事去冻那么多次卵,这只是为了给以后”留一手“而已。
图丨chinadaily
再说到成功率低的问题。
美国生殖医学会和辅助生育技术学会(ASRM–SART)联合发布的冷冻卵子的临床指南中提到:
目前玻璃化冷冻的卵子复苏成功率可以达到90%~97%之间;
之后精卵结合的成功率大约为71%~79%;
到了受精卵移植过程,成功率降到17%~41%,
再之后的十多个受孕步骤,综合下来,单个冷冻卵子从复苏到成功怀孕的成功率有4.5%-12%。
确实是低,还是看个人运气,但这个都要管的话,那人家买彩票你管不管?
说到底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你要是选都不让选了,这事可就不好说了。
图丨bioedge.org
×××争议三:
为啥国外可以,国内就不可以
年,艺人徐静蕾公开了去美国冻卵的经历,称之找到了“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
所以大部分人想要“冻卵”都会把目光投向国外。
更有意思的是在国外冻卵不仅具有合法性,在国外一些大科技公司,更是把“冻卵”作为女性员工的生育“福利”。
Facebook和苹果年到年相继宣布该“福利”,可报销费用最高可达2万美元,以此来吸引更多不要急着生孩子,但又不想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女员工。
而反观国内,单身女性禁止“冻卵”的法律条文还未出台,想要合法征得同意就难于上青天。
年轰动一时的“北漂女孩”徐枣枣为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权,一纸医院告上法庭。到了年4月了这位女孩已经从创业者打官司打到筹钱的地步了还未成功。
为啥国外国内的观念差这么多,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中国的人伦观念的问题。
比如说:通过供卵者得到的新生儿存在不止一个父亲或母亲,一个在生物学上供给基因,一个在社会学上供给亲情,这孩子要是孩子爸爸找上门,这算不算爸爸,要不要养他?
还有冻卵会发生近亲结婚的现象,毕竟人家捐精也是盲捐的,万一搞不好就悲剧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现有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措施跟不上人们需求变化,上层建筑跟不上社会意识这才是导致国内外对“冻卵”态度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刀切还是贸然开放都不行,这事急不来,孙医师就是太急了,可能她不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争议四:
可能会给违法“生育交易”提供温床
绝大多数网友不同意打开“冻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这还没有开始合法,就有人盯着这项技术来赚黑心钱了。
其实早在年就有黑中介出售美女卵子及高质量精子等行为,这已经是在把“冻卵”变成可获利的商业行为,若效仿美国开放这商业市场,商品化将成为对传统伦理的一大冲击,更是会催生一条“冻卵犯罪链”。
有了医院,医院自然就有剑走偏锋为了获利不折手段的人,这些参考“人体器官买卖”,“拐卖人口”诸如此类的交易,那就知道有多恐怖了。
但是我们不好意思的是,有这些想法的人,要注意这里讨论的不是打开让冻卵合法。讨论的是是否禁止禁止女性冻卵。
太极端的事情总是错的,如果又下一个孙伟医师提这样的建议,我们下次分析。
×××争议五:
冻卵费用过大,年轻女性负担不起
卵子状态最好的年纪在25周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大多经济负担不起。超过37岁,即使负担得起这个费用,那卵子数量及质量进入直线下降期。
图丨AMRITAMARINO/mittechnologyreview
这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都是正常操作。
所以那问题又绕回来了,要是你妈在你25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冻卵”的机会,你去不去?
最后就是我的想法不重要,因为我现在还年轻,而且我妈也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往期精彩内容
我为什么要祼睡
镜头下那些疫情期间离职的后浪,最近过得怎么样了?
夏天来了,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吧。
成年人泪点白皮书
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