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蒙博览会开幕新华网、人民网都报道了些什么?
首届中蒙博览会:常来常往好朋友互利共赢好伙伴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23日,中国、蒙古国两国间第一个国家级双边博览会——首届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开幕。8000余名国内外嘉宾相聚草原青城,中蒙从此拥有又一个携手书写友谊、合作、发展美好篇章的崭新平台。
交流日趋频繁 了解更加深入
一周前,第六届中蒙新闻论坛结束后,蒙古国记者协会主席嘎拉日德率领媒体代表团赶赴中国齐鲁大地考察。近年来,中蒙两国间的交流日益热络,形式丰富多样,成果不断显现,助推两国关系稳步发展。
1994年,两国修订并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后,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每年互派文艺团体、体育代表团访问、学习;互派留学生,相互承认学位、学历;联合对长调民歌保护、申遗;在乌兰巴托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化活动等。
2014年,两国领导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进一步明确双方在青少年互访交流、新闻出版交流、文化遗产联合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合作改善蒙古国医疗救援服务,中方向蒙方增加提供10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等。
就在一个多月前,内蒙古文化代表团的蒙医代表走进蒙古国,为460多名基层患者义诊,每天都会有蒙古国居民排起长队。
蒙医药已经成为中蒙两国交流的重要窗口。据统计,医院近年来就接待蒙古国患者近万人次,而前往蒙古国义诊的蒙医骨干专家近百名。
在教育方面,目前有近8000名中国资助和自费到中国留学的蒙古国学生;两国还经常互办国家级和地方级“文化周”“文化月”等交流活动;每年有100多万人次的蒙古国人到中国各地旅游观光,这一数字约占蒙古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扩大务实合作 加快互联互通
中国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两国不仅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还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好伙伴。近年来,双方经贸合作日益加强,前景看好的经贸项目陆续落地生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快,中蒙加强合作的成果正在惠及两国人民。
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两国开始全面扩大经贸务实合作,并确定到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亿美元的目标。互联互通和大项目合作成为两国合作的优先方向。
坐落在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的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一期主体建设工程最近已经完工并对外招商。毗邻二连浩特的蒙古国扎门乌德市居民、25岁的敖其尔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敖其尔曾在中国石油大学留学,他最喜欢福建等地生产的运动鞋。回国后,购买中国运动鞋就变得不太容易了,他盼望互市区早日建成,给他带来更多便利。“有了互市贸易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购买质量高、种类多的免税中国货,真是太方便了。”敖其尔说。
除了边民互市贸易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满洲里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批复,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去年中国对蒙古国贸易实现449.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1.4%。为了使两国交流往来更加便捷,让双方合作更加紧密,我国对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也在发力。
以内蒙古的铁路为例,通往内地和联通俄蒙的铁路运输干线初步形成,途经二连浩特、蒙古国、俄罗斯的中欧集装箱班列越来越多。目前,内蒙古在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已有铁路的基础上,把阿日哈沙特、阿尔山等季节性开放口岸的铁路建设也纳入规划。
创新合作机制 搭建崭新平台
眼下,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正在积极对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在抓紧编制,一系列沟通协作机制和平台逐步形成。中蒙博览会就是双方积极倡导、应运而生的一个崭新平台。
据首届中蒙博览会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博览会以全面推进中蒙双方在政治、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为目标,按照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的要求,依托内蒙古区位优势、特色优势产业及中蒙两国已有的合作基础,建立健全中蒙博览会合作机制,全面拓展中蒙两国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
在乌兰巴托经营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中国商人李鹏远说,他与蒙方的一些合作项目就是在政府主办的经贸洽谈会上谈成的,“希望博览会能让更多优秀企业走出去,拓展双方企业的合作领域,升级合作水平”。
首届中蒙博览会规模空前,共设32项具体活动,包括投资贸易洽谈、会议论坛、展览展示、文化交流等。
内蒙古大学周边国家研究所所长图门其其格表示,中蒙博览会合作机制的建立,将全面拓展中蒙两国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从而打造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各领域合作的新平台。
(来源:新华网)
同行草原开启向北开放新征程——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开幕侧记一年一度秋风劲,北疆草原迎客来。23日上午,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开幕。如今,站在国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建立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历史新起点上的内蒙古,充分发挥其外接俄罗斯、蒙古国独特区位优势,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同行草原·丝绸之路,联结合作·发展走廊”被中蒙双方确定为本届大会主题。据悉,首届中蒙博览会设投资贸易洽谈活动、会议与论坛、展览展销活动、文化交流“四大板块”,共32项具体活动。
这是一场友谊的盛会,更是一场满载中蒙两国合作成果的盛会。
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新丝绸之路”蒙古购物中心的副经理蒙和毕力贡带来了羊绒服饰、皮件、蒙古手工礼品等商品:“通过这次盛会,我们想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蒙古制造’的独特魅力”。来自科布多省的明·额尔德尼扎雅告诉记者,自己来带了蒙古国科布多省的服饰、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相关展示:“中蒙博览会给我们一个很好地展示机会,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乡。”
首届中蒙博览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的重要举措。此次博览会以全面推进中蒙双方在政治、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为目标,认真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的要求,依托内蒙古区位优势、特色优势产业及中蒙两国已有的合作基础,建立健全中蒙博览会合作机制,全面拓展中蒙两国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打造促进中蒙乃至东北亚及全球贸易投资、旅游和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的16个省区之一,内蒙古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显而易见:地处祖国北疆,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长达公里的边境线上,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9个口岸错落有致,汇集着中蒙俄等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人流、资金流,成为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承东启西、北开南联的新节点。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和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据介绍,作为友好邻邦,中蒙经贸合作近年来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两国贸易额已经达到73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蒙古国投资接近0亿美元,双方间一批大项目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对蒙最大的经贸伙伴地位,经贸合作已经成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近年来,通过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内蒙古与周边国家和我国腹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口岸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目前,位于内蒙古境内的满洲里口岸和二连浩特等口岸,承担了中俄之间65%的陆路货运量和中蒙之间95%的货运量。今年前8个月,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实现.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蒙古国、俄罗斯是最大的两个合作伙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本届博览会为促进中蒙两国务实合作搭建了新平台。位于祖国正北方的亮丽内蒙古,与蒙古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向北开放正在迈向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来源:人民网)
活力内蒙古整理
优秀公众账号推荐北方新报(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