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冠肺炎疫区的个体防控和群防群控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浅谈新冠肺炎疫区的个体防控与群防群控策略

宫景波

医院,山东东营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湖北全境,并向全国甚至世界扩散,在此非常时刻,我们对疫情的防控却还存在不少的误区。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做好防控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疫区;新冠肺炎;个体防控;群防群控

1当前的防控形势

疫区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一般是由官方划定,并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而造成的肺炎,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个体防控是指为预防疾病,单个的个体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而群防群控是指为预防某种疾病,在更大的社会群体范围内,要求群体内所有成员共同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前由于存在两者认识上的误区,造成很多防控措施不能顺利的、彻底的贯彻执行,所以,纠正片面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疫情当前,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我们现在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急需解决。

2当前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认识不到位

①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尚不明确。先说经呼吸道的飞沫传播,飞沫传播即空气飞沫传播,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到感染。我们平时说飞沫传播的距离一般大约在一米范围,即近距离接触,但这是指在室内无风的环境,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下,是要具体分析的,是受风速、风向等影响的,比如一个病人在上风侧,你处在下风侧,此时,即使距离超过了一米甚至两米,你被感染的风险同样很大。

②再比如病毒在外环境的生存时间,从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如果环境、温度适合甚至最长可以在外环境存活5天,那么问题就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存活多长的时间,我们按照病毒的存活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在开放性公共场所,如居民小区的露天广场、健身器材、道路、交通工具外表面,建筑物外表面等相对完全开放的外环境,因条件恶劣、温湿度、日光紫外线等,不适于病毒生存,其存活时间一般也就几分钟。一般在相对封闭的环境,病毒存活时间会长一些,比如在家庭的内部家具、家电、桌椅面、地面、把手、楼梯间、电梯间、菜市场、商场内部的物品表面、办公场所的物品表面,娱乐场所的物品表面等,病毒可以存活几十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在环境温度湿度都合适的环境,20摄氏度,湿度40%至50%,甚至可以存活5天。由此,我们对待不同场所的消毒方法也不同,对待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因病毒存活时间很短,一般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更不适合大面积频繁消毒,所以那些对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进行表面、车轮消毒的办法,只能是事倍功半,正确的做法是为司机和乘务人员提供手消毒及适当进行驾驶室消毒、车把手消毒和督促其正确佩戴口罩。对一般的相对封闭的环境,则需要按照防控标准,及时进行消毒防控。

③再者就是飞沫沉降问题,我们一般说飞沫在空气中会很快下降,空气中一般不会有带病毒风险,但在特殊情况下,就存在变化,比如在封闭的房间,一个不断咳嗽的病人,他呼出、咳嗽的飞沫有大有小,大的飞沫会很快下沉,小的飞沫会在空调风的作用下,漂浮更长时间,如果病人咳嗽严重,排毒量大,时间长,就有形成气溶胶的风险,这可能是很多居家隔离病人造成居家感染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在疫区,假设你居住楼层的下一层有病人,这要看环境,我们的很多老式楼房的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下水道管,都是上下相通的,管道和楼板之间会有缝隙,并且通过楼梯通道也可相通,在特殊情况下,存在空气成为传播媒介从这些缝隙或楼梯间的通道传播病毒的可能,就像我们平时一个楼道里有户人家在他家里炸鱼,你在自己家里有时会闻到香味是一个道理。再者人们都会开窗通风,如果上下楼同时开窗通风,又恰巧两个人都站在开着的窗户前,实现传播就变得更容易了。医院的传染病区必须和其他病区分开的一个原因,医院只是将传染病区和其他病区按楼层分开,但还是在一个楼上,是不正确的。其实,说到底,一个人是否能被传染,最根本的还是看个人的抵抗力和吸入病毒的数量,对个体而言,不管是何种途径,只要是吸收的病毒数量超过了自身的抵抗能力,就有被传染的可能,这与自身是通过何种途径接触没有关系。所以,现在有的学者认为上下楼开窗一定不存在传播是不全面的。同理,医院的感染科病房,也存在同样的风险,所以,医院的感染科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必须是负压病房,从而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各种设施保持持续通风,降低可能的病毒密度,使风险最小,并且是通自然风的道理。再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群体抵抗力问题,因为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也就不存在人群抵抗力了。

2.2手卫生问题传播的再一个途径是接触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一般是次于空气飞沫传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防控相对容易,即管理好手的卫生就可以做到切断此传播途径,但也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手的卫生,就比如现在还有单位在为大家提供口罩时,并没有提供手消毒或手卫生设备、设施。2.3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我们现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但缺少细分的单类传染病防治细则,今后,我们应该制定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防控治疗细则、突发消化道传染病应急防控治疗细则、为今后的疫情防控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2.4防控机制不健全相对于本次疫情,我们的相关部门反应迅速,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因为此次疫情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染病,需要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导致我们在疫情发生伊始,有点顾此失彼,疫情节点把握不准确,这就和平常说的“三天不练手生”是一个道理,我们已经十几年没有大的疫情,存在普遍松懈心理,相关专业人员短缺,很多工作不能及时开展,当首次发现疫情时,不一定立即引起医疗工作者重视,从心理上认为不会有重大疫情或重大新发传染病,存在“想当然”的思维定式,所以,加强平时的疫情监控和疫情上报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当前及以后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2.5个体防控与群防群控区别认识不到位我们说个体防控和群防群控是不同的,个体防控做到去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一般就可以了,但群防群控就不同了,群防群控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作为个体防控的措施对群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就比如我们的很多学者说,去公共场合需要戴口罩,在马路上,空旷的广场上是不需要戴口罩的,但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单个的人是不会脱离群体而存在的,一定是生活在群体当中,马路上、广场上只会存在人流密度的大小,可能现在是空旷无人,过会儿就人来人往,也许在你背后就有同样悠闲地人在散步,如果你只在马路上没有戴口罩,也许就有一个人在偶然间与你擦肩而过,也许病毒就在此和你不期而遇,所以,作为绝对的个体,你可以在马路上、相对空旷的广场上不戴口罩,但作为群防群控的措施,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出门就戴口罩,再比如,无人的电梯间,也许在你进去的前几秒就有一个病人刚刚经过,这也是存在可能性的。所以,群防群控的要求更加广泛,以杜绝各种偶然性的发生。3当前疫区应该采取的重点防控措施3.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将呼吸道传染病的群防群控措施形成法律条文,将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形成责任制,做到有明确的法可依,按照法律去监督,违法行为概不欠账,真正做到警钟长鸣。3.2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明确的群防群控措施,并严格执行①所有居民强制性出门必须戴口罩(以法律代替文件)。②勤洗手,家庭门口、单位门口配备相应手消毒设备,做到进门消毒,不得聚会、聚餐、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尽量不去公共场合,减少外出,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体质。③相对封闭的家庭、单位、公共场所要做到不间断通自然风(不是勤通风),按标准进行各种场所的环境消毒。④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厂矿、村寨、商场、工地、学校等都逐级成立“卫生健康行为督查大队”,对以上措施进行督查、巡查、层层督导落实,杜绝贩卖野生动物。⑤临时性措施:可以采取封城、封村、封路等简单措施,但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到三个最长潜伏期,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暂时阻断传染源的扩散,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本上还是需要向群众宣传群防群控的科学知识,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对于控制效果不明显的地区,一定要及时找出原因,封堵漏洞,时间可根据需要和响应级别延长。4结语综上所述,当疫情暴发时,我们将按法律规定启动以上各种防控措施,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根据情况取消相关防控紧急措施,做到有法律可依,有方法可寻,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前制定完善的预案,争取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02.19

你我同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jc/10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