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疫情蔓延,很多地方都不太好过,大家都情绪也都比较大,互联网上各种和病毒“共存”的舆论讨论愈演愈烈,各种宣泄情绪的言论大行其道。
今天不讨论是应该“清零”还是应该“共存”,说一下“共存”后的世界,谁谁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有两个事实是共存后必然会出现的:
1、经济并不会变得更好,短期内甚至会更差
2、正常看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先说经济,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太好,不单单是因为疫情,疫情只是加速了经济衰退,经济发展有一定周期,现在的经济已经处于衰退周期或者调整周期。
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共存‘,基本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好,经济持续萎缩,通胀横行。
年以来,英国CPI持续上涨,7月达到10.1%,创年2月以来新高。据预测,明年1月英国通胀率或将达到18.6%。通货膨胀难以遏制,英国经济或面临长期衰退。
高盛公司预计英国经济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陷入衰退,年英国GDP可能会萎缩0.6%。
其他国家也都差不多,都比较难熬。
我们国家是制造业大国,国民经济基本上都是依附于制造业之上,制造业尤其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因为工厂的人员密集,又无法居家办公。一旦感染,就会大面积传播,感染的人至少也得休息1-2周无法工作,这样会造成生产效果降低很多,制造业利润本来就不高,可能降低的这几个百分点就难以运转。
一旦制造业出现问题,服务员、金融业就会跟着受到波及。所以别想着放开后服务员会恢复,就算服务员从业人员自己能不受影响,如果消费减少10%-20%,还能挣钱吗?何况叠加从业人员感染、治疗的花费,并不变好。
再说共存后的正常就医,医院必然会是高风险的地方,奥秘克戎的传播能力会造成短时间大量的人感染,即便是采取分级治疗,仍然会医院,再叠加医护人员感染,医院肯定是远远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
这种情况可以看看共存后的日本、韩国和台湾,他们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医疗条件远优于我国,仍然有大量的人员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出现问题。
慢性病、其他病需要住院、手术的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是很难都得到及时的医疗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大病医院看,有个头疼脑热都可以去,如果出现医院,或者需要排队很久的事情,根本就没办法接受。
比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医院手术排队时间可以达到一年以上,放着国内,估计没有人能接受。然后共存后,这种情况是必然会出现的。
所以说,“共存”后,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正是现在因为疯狂影响最大的这些人,现在因为收入减少,到时候收入不但没有改善,染病后还需要治疗。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家庭,家庭里可能有老人有小孩,传染病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爆发的,一家人同时感染上,既增加了可能出现中重症的概率,又会因为每个人都生病互相得不到照顾。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就有万,再加上其他新一线人口,大概一亿多人,这些人是互联网上的舆论的主力,一二线城市拥有比较多的医疗资源,而其他地市和小县城、农村的医疗资源和保障少,他们也很少发声,他们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千万不要觉得农村人流少,会比较安全,城市一旦大规模感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回老家,势必会导致农村也出现大流行,农村还对口罩,串门等不是很在意,以新冠的传播力,几乎也不会有什么阻力。
而到时候,农村能依靠的估计也就是村里的卫生所了,药物供应能满足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中、重症救治能力。
无论如何,都要对自己负责,照顾好自己和亲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