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时
心情是这样的
万一再碰上黑诊所
心情就成了这样
这不,今天(7月3日)上午,本编随市卫生计生局的执法人员来到万江友谊路的云心综合门诊部,这家门诊部有时开,有时不开,去年因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未办下来,就开门营业,被处罚,暂缓发放许可证,后来又被多次投诉有医托,欺骗患者,被依法取缔。
(云心门诊部)
此次,执法人员再来检查,是为了防止死灰复燃。
该门诊部里面比较凌乱,虽然药品和医疗器械都在,但有阵子没有营业的样子,也没有台账和处方。
(门诊部里很凌乱)
检查后确认没有经营,执法人员便扑向另外一家门诊部。
这家门诊部位于万江区理想小区旁边,名为“东莞市万江区康民门诊部”,也被市民投诉过。
(康民门诊部)
门诊部二楼,有几位市民正在吊水,门诊部负责人见到执法人员比较紧张。
首先,墙上公示的医生和护士照片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
“你这些医生和护士都在这里上班吗?”
“这个不在这里上班……这个也走了……”门诊部负责人赶紧从墙上拿下了几张照片。
“离开的按规定不允许挂在上面。”
(负责人赶紧把照片拿下来,三下五下快拿光了,我勒个去)
执法人员随后让剩下的医生和护士出示证件,结果还是发现了违规行为:
1、一名医生在外省注册的,没有进行执业地点变更,未取得处方权,却独立开具处方。
2、一名护士也未进行执业地点变更,从事护理工作。
此外,还有多项违规违法行为:
3、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医生名字书写不规范。也就是说随便画了几笔,让你根本看不出来。
4、医疗废物未使用专用包装分类收集,医疗废物间有杂物,未专间专用。
5、未按规定做好医疗机构人员公示。也就是挂的医生没在这里上班。
最终,该门诊部被处以扣7分等处罚,如果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扣12分,就要上“违规违法医疗机构黑名单”。
今年6月至9月,市卫生计生局在全市开展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几种医疗机构:
(一)诱导消费、欺诈医疗、胁迫医疗等行为。
(二)医托、医闹以及黑救护车、黑诊所等行为。
(三)群众投诉、举报较多,问题较突出的医疗机构以及泌尿外科、妇科等专科领域。
下面举几个例子。
很多黑诊所为了躲避监管,白天关门,晚上营业。
执法人员连夜端了一批。
(黑诊所被端现场)
(大半夜乘胜追击,连端5家)
(卫生执法人员现场取证)
(月黑风高夜,连端2间黑诊所)
高埗镇某诊所存在“违规开展终止妊娠手术(人流)、违规开展B超诊疗服务、使用未变更注册执业地点的妇科医生、跨专业提供B超诊疗服务”等情况。
(现场发现的B超机)
(执法人员在做现场笔录)
该诊所被罚款,然后直接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来来来……
总结一下违法医疗机构常见的伎俩:
手法一:雇医托哄骗患者。在一些车站、大医院门口,时常有人假扮病人或病人家属,将患者哄骗到医疗技术质量低、收费昂贵的医疗机构,甚至骗到无证行医点就诊。
手法二:聘“假专家”坐诊。个别不法医疗机构利用市民相信外来专家的心理,经常聘请一些所谓的“外地专家”来坐诊。并且在媒体上对专家的权威性夸大其词,大肆吹捧。
手法三:收买患者吹嘘疗效。个别不法医疗机构经常刊载一些患者的自述,借患者之口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此误导患者前来就诊。他们有时也会收买少数患者,虽然患者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是真实的,但对于病情和疗效却信口开河、胡编乱造。
手法四:借“高科技”欺骗。个别不法医疗机构利用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在媒体上连篇累牍地吹嘘其诊疗仪器、设备的高科技性能,强调“诊治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绝不复发”等等,借此吸引患者前来就诊。
手法五:短病长治、小病大治。个别不法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夸大患者的病情以及诊疗难度,迫使患者花费额外的钱财。将一个手术分解成几个手术,每个手术收取一次费用。在手术过程中,夸大病情,临时加价。
手法六:免费检查设圈套。个别不法医疗机构所谓的免费检查只是针对检查中的少数项目。但患者一般都不知道,如果要完成身体某个部位或某项病症的检查,光靠免费的检查项目是难以确诊的,而其他名目繁多的检查项目却是要交费的。
防止被骗,请大家记住这十二个字:看证照、防医托、存凭证、识广告。
最重要的是存凭证,任何一个单据、一个处方,都留好,万一有事,这个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如果您要反映或投诉可疑医疗机构,可在下面留言,我们一并反映给执法部门处理。或者拨打市卫监所的投诉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