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晨曦微亮,在高铁涿州东站的候车大厅内,乘坐涿州东至北京西G次高铁的乘客正排队检票。贺鹏站在队中,随人流有序通过检票口,开始了新一天的“双城”生活。
贺鹏是土生土长的涿州人,在北京从事IT行业10余年,每天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年7月18日G次高铁专列正式开通,每天6:23从涿州东站始发,6:47到达北京西站。我乘坐这趟高铁上班,和北京本地同事的通勤时间成本相差无几。不仅是高铁,还有每5分钟发一班的北京公交,进京仅需20分钟的京石客运专线,去年投入使用的大兴国际机场涿州城市航站楼,现在涿州人进京的路线可以任选。”对于京涿两地交通互通互联给人们带来的便捷,贺鹏有着自己的体会。
近年来,涿州市不断深化与北京在交通领域的协同,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疏通发展“大动脉”。纵观涿州市路网图,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纵贯南北,京昆高速、廊涿高速、张涿高速横跨东西,一个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纵横交错、辐射相接的大交通体系已然形成。
2月14日,医院手术室,原中医院主任医师镇华,当天为18名患者实施了手术。松林店镇岐沟村村民郑桂民77岁的老父亲就是患者之一。“要在前几年,肯定得去北京找专家做手术。如今,专家就在咱们家门口,不用跑北京挂号排队,一样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省时省心又省钱。”郑桂民道出了不少涿州人的心声。
“目前,医院每月向涿州派驻专家多人次,诊疗患者约0多人次,还参与指导手术,讨论疑难病症,组织专家会诊等。”涿州市卫健局局长刘建华介绍说,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引入,除了直接方便患者,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医院运行管理,以及发展理念创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一些央企纷纷将目光锁定涿州。目前,入驻涿州市的央企总数已增至58家。在松林店镇的分子靶向诊疗药品生产基地,项目施工正火热进行中,一期工程已全部封顶,二期工程正压茬推进。基地负责人高松介绍,这个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原子高科华北医药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建设,年建成投产后,可批量生产活脱氧注射液、碘化钠诊断胶囊等现代核医学临床应用药品。到时候,这里将成为亚洲产能最大,产品线最齐全的放射性诊疗药品生产基地。
为进一步满足京涿两地供热需求和电力需求,携手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河北涿州京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正着手建设热电扩建项目。京源热电的前身为北京石景山电厂,转型到涿州后建设的一期工程已于年全部投产,电力直供京津唐电网,供热服务范围包括北京房山和河北涿州,可满足近50万人的供热需求。“扩建项目建成后,能满足约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需求,其中北京市房山区约万平方米,涿州市约万平方米,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约90亿度电量。”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旭介绍。
如何使大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好?今年开年,涿州市下大气力优化发展软环境,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必须十严禁”》,唱响“涿悦服最卓越”营商环境品牌2.0升级版本,增强企业家到涿州投资发展的信心,推进项目快速落地生根。如今,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好项目、新项目正在破土而出,为奔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轨道上的“涿州”号列车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
原标题:《涿州:织密一张网拉近两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