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奔驰车与故宫的配图,微博上的一句话与四张图火了!
微博截图
1月17日,“女子闭馆日开奔驰进故宫”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此前报道疑国航空姐开奔驰越野车进故宫?国航回应来了)
当晚,故宫在核查此事属实后向公众诚恳致歉。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人们的痛心,在于我们珍之重之的国家文物和文化尊严受到了侵犯;人们的愤慨,在于年的故宫早已不是封建特权的私产,却依然有人试图破坏这样的共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的追问不无道理。为什么闭馆日仍有游客能够进入?为什么年初故宫全面实行开放区内禁止机动车驶入的规定后,竟有人可以开着大奔游览?这是管理的漏洞,还是特权的恣意?面对网上各种猜测,故宫还需一查到底,给公众一个交代,否则规则失守,只会衍生破窗效应,最终形成难以挽回的信任危机与形象危机。
评论称,规则的生命力取决于所有人的敬畏程度,也取决于制定者的维护力度。规则就是铁律,绝非于我有利就遵守,于我不利就变通。如果任由变通的风气大行其道,规则的刚性就会被切得七零八落,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规则不是弹簧,绝非松一阵紧一阵,不是“关系”可以疏通,不是“金钱”可以买通,如果任由规则出现缝隙,只会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规则便无公平可言。应当说,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撒欢儿”的特权。
图源于微博
开车进故宫事件,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训,还有人们再次树立敬畏意识、故宫全面排查管理漏洞的契机。规则的破窗,从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其中,既有当事人对文物的尊重缺失,对制度的敬畏丧失;也有管理者防线的退守、责任的松懈,甚至是对潜规则的服软。故宫IP越是做大,公众越是喜爱,也越要加倍珍惜。不仅仅是公众,要强化文物保护的理念与行动,更应该强调的是,故宫管理者要拧紧规矩的发条,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查漏补缺,防止破坏文物、侵犯文化尊严的事情再次发生。
年的故宫历经岁月沧桑,不再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也不是一己私欲的炫耀场所,而是全国人民的文化瑰宝、世界文化的遗产。在敬畏意识下,故宫进行保护性开发、保护性展示,游客进行保护性参观、保护性接近;在规则意识下,呵护文明共识,维护文保秩序,捍卫制度刚性,这才是我们捍卫的文化尊严。
三问“故宫里开大奔”:谁为特权开了绿灯?
奔驰车开进了故宫,引发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