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山东话振兴

一、入山东

年第一次来山东,再一次感受山东人民的热情。从浙大下课后直奔高铁站,搭上为数不多的前往泰安的高铁。迎接我的是陈国申教授,群里的老朋友,见面自然比较开心。等到了地方,领导已经在等我们了,主办方还细心的约了几个农口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听他们详细介绍了情况,还给了一些当地的材料,方便我晚上备课用。

上午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交给我的任务,三个小时下来虽然口干舌燥,但感觉效果不错。让我比较吃惊的是,领导全程听完了我的发言,并没有中途退场,显示了对我这样一个小小村支书的尊重,让人十分感动。此次是中心组理论学习参会的是市里领导以及各部门的领导,各村支书是通过网络远程收看,课讲完后,很多同志都过来交流,他们对十二分制、功德银行、斯路晨读显示出浓厚的兴趣,有些村书记在课后打电话询问具体做法,表示要带团过来现场考察。整个会场里讨论的氛围很强烈,由此也能看出山东地区村干部们的干劲。有这样的劲头,什么样的事业都能做好。

二、览山东

下午半天,照例请举办方带我去乡村调研。在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宋强同志的陪伴下,这次去的三个村,代表了不同的发展业态。刘家台村是一个丘陵村,肥桃是其最主要的产业,全村亩的耕地中,有亩栽种了肥桃,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质量上看,肥桃都是这个地方的“村果”。年开始,电商也走进了这个村,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全村有淘宝店92家,6家快递公司入驻,仅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多万元。在此基础上,刘家台村还以桃为媒,围绕桃文化打造旅游经济,举办多届桃花节和金秋品桃节,成功实现产业融合。

在调研的过程中,刘家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就是一个普通的、依靠卖农产品发展的村庄。但是通过电商赋能、旅游加持,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在广阔祖国的大地上,有无数个这样的村庄,有的村庄可能处在它的进化初期,有大产量的农产品但卖不出去;也有村庄处于它的进化中期,有产品有销量但是没有搭上互联网;更有村庄跟它一样,在一村一品框架下取得某些成就后急于走产业融合之路。任何村庄到刘家台都有与它类似的地方,至于刘家台现在是否算做成功,我认为某些方面的确如此,而某些方面却又不尽如人意。刘家台村由五个自然村组成,但是村庄的融合度不高,统一性不强。它的旅游产业也表现出这样的特征。桃文化的使用仅仅是在某些时间点上,没有做好串联,做旅游应该是连续不断的配合,而不是割裂的单体。此外,在服务质量上,刘家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时我们在车上,检票人员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比较粗暴,服务意识不强。这种在软件上还没跟上就强行转型进入服务行业的村子很多,口碑很容易崩坏。另外,桃文化被很多地方宣传的过多,桃花节更是遍地都是,已经不足以吸引游客,当地可以开发其他的旅游资源,比如当地的第一地道,这么有年代感的东西背后应该有故事可挖,有文章可做。对于刘家台,如何讲故事,讲什么故事,是其下一步发展要思考的重要战略问题。刘家台的书记是一个很做实事的淳朴人,他需要多给机会出去学习,通过学习开扩眼界,他才能有更好的办法带领乡村发展。

第二个村子叫五埠村,该村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曾是泰安州和东平洲的交界地,有“一鸡鸣五县,一路分两州”的说法。村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至今保留完整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传统民居达多套,依山而建的传统民居全部为石头建成,特色鲜明,其“门中有门,院中有院,巷中有巷”的“伙大门”建筑风格全国罕见,被誉为“山东第一石头村,全国独特伙大门”。此外,该村还是著名的陆房战役医院所在地,医院、藏兵洞、主席台等众多红色遗址。如此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遗产,在提倡四史学习的现在自然是宝贵的财富,依靠这些资源五埠村迅速开展起了自己的研学产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该地的硬件设施非常完善,确实符合做研学的条件,唯一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它过于直白的将很多东西填充进去,强行打造一个场景让人回到过去,没有潜移默化的氛围。另外,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明智,一定要有反思的环节。这是一个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这个桥梁不仅需要古老的遗迹做支撑,更需要人们能够积极的与历史产生互动。五埠村的一切都在展示历史,展示当地的非遗文化,但是没有体验,无法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不能让游客有参与感。这就给引流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没有人流,建的再好也只是花架子。把历史感、体验性、生活性做完美结合,就能把人流吸引过来。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所有关于研学的观点,全部能理解,部分可接受,个把能落实。要看当地当家人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大海子村是最像农村的农村,无他,仅仅在于其保留着大片种植蔬菜的优良传统。靠近中心镇的地理位置让它的交通更加便利,对它的产业发展也有好处。大海子村的蔬菜产业已经非常成熟了,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现在已有四家蔬菜公司从事蔬菜出口行业,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学习和模仿其他村庄。做最像自己的村庄才是应有之义。不过经济有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要做好。靠近中心镇但是人居环境不如其他村庄,整洁性有待提高。

三、品山东

这些年,山东似乎一年都要去几回,每次去的地方不一样,感受也不同。但是能感觉出来山东的干部确实是想出成绩,作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的省份,山东当之无愧的成为华北平原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作为我国的“菜篮子”,乡村振兴对于山东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做好第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如何在做好菜篮子担当的同时提高乡村品质,成为考验执政者智慧的难题。

这两年山东在乡村振兴问题上引发的争议不断,尤其是去年的拆村并居,搞得整个山东都比较被动。据我自己过来的观察看,山东要当乡村振兴典范的决心并没有变,山东上下也没有过多的受到去年舆论压力的影响。尤其是山东的基层干部,到现在依然是干劲十足。难能可贵的精神下需要更多的反思,有哪些错误可以犯,有哪些错误不能犯,哪些领域可以试错,哪些领域不能试错,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山东的乡村振兴才能逐渐摸到方向。不能总让大家摸着山东过河,山东也要自己吸取经验教训,言而总之四个字——实事求是!

山东泰安有肥城,乡村振兴有山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山东汉子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田园牧歌”。

何允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zl/8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