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的民营医院2万多家年亏1300亿

去医院,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高昂的医疗费、复杂的就诊流程还是拥挤的门诊室?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医院是一个让人既害怕又敬畏的地方,因为一旦踏入,少则百元的检查费,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手术费,能轻松地毁掉一个幸福的家庭。

昂贵几乎医院最直接的印象,医院因为过度治疗、不规范治疗等原因,更是让老百姓觉得这就是个暴利无比的地方,特别是近年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更让人觉得这一定是个极为赚钱的行当,才能如此快速地繁衍。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医院不暴利,甚至年亏亿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年里,我国有大约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整体亏损达到了亿元左右,约是公立医疗机构亏损金额的65倍。就诊疗人次来看,医院接诊总数达到27.92亿人次。相较之下,医院的接诊数仅为5.31亿人次左右,同比下降7%,不到前者的五分之一。

其中,家医院在年进行了注销,就连曾经头顶“中原医疗第一股”医院也在22年1月被拍卖。

医院作为曾被国家一度扶持的重点行业,也是中国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1、坑钱骗钱,失去民心

在医院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医院水泄不通的人流大家终于找到了新的出口和方向,于是也开始陆续向医院转移。

可是医院却本着盈利赚钱的目的去为人民服务,在诊治过程中,医生为了获取高额提成,经常故意夸大患者病情让其多花治疗费和检查费,甚至一点小病也要求患者住院治疗。不仅如此,还出现开鸳鸯处方的情况,一面骗取国家医保。一面坑害老百姓。

种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使得老百姓不再相信医院,医院治疗。

据卫建委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年,医院总数量已突破3.5万家,其中医院高达2万多家,占比高达66%左右。然而,在医院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下,全年接医院的25%。没有民心所向,医院自然会亏损。

2、高额成本,入不敷出

面对寥寥无几的就诊患者,没有过多的收入来源已经让医院苦不堪言了。但高额的支出成本更是让其举步维艰。

人才作为医院的根本,只有引进优秀的医院名声大噪,于是,很多医院不惜在这方面砸下重金,使其成为最高的成本之一。

除此之外,医院所需的设备、场地、员工、药材等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医院知名度,需要不停地进行品牌宣传,在日积月累的低收入情况下,这些都成为了高成本消耗品,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资本纷纷退场,医院的未来在哪里?

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医院发展的大背景下,医院投资这一赛道,渴望抢占先机,比如华润集团就曾提出“5年30家”医院的“小目标”,头顶“医院第一股”的恒康医疗,也曾不惜豪掷43亿元,买下了19家医院。在这一场资本的角逐里,医院一度是上市公司的终极梦想。

然而,这个梦想在经过十来年的市场洗礼下,变得面目全非,一切都与最开始设想的不一样了。

医院需要自负盈亏,它的商业模式导致它走了偏路,没能被社会和老百姓所接受,在没有可观收入的维持下,它需要的是靠融资来延续自己的生命线,而资本大佬们也看透了医院的本质,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也开始逐步退出了这一领域。

在面对资本的抛弃,市场的否认后,医院的未来又在哪里?

1、突出专业

其实,在那么多医院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优秀代表,医院之外,打造自己独有的一套专业品牌,比医院、医院等,在近几年备受欢迎。他们以专业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俘获了大波粉丝,即使在20年疫情环境下,某些专科医院的营收和净利润仍然增长很快。

2、回收民心

医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老百姓不信任,民心必然成为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坚持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遏制过度医疗、骗医保等行为是医院必须维持的底线。

3、人才引进

构建人才专家库,提高医疗水平,帮助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就医难题,拥有老百姓能信得过医生,医院的信誉度。

写在最后:

就我国就医市场而言,医院的发展还是具备一定积极意义。近两年的医院倒闭潮也许是行业的一次大洗牌,只有洗掉了盲目扩张的投机者,才能将好的医院显现出来。

但要想重新俘获民心,医院还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撕掉自己身上那些影响信誉的标签,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tringuser.net/jbby/10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