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旅游不只是单纯看风景、吃饭买特产而已,更多的是在旅途上寻找日常之外的惊喜,增添自己的见识和阅历,抱着这样的目的去旅游,留下的回忆肯定远比跟团看风景来得深刻!多年后再度想起时,当时美好的画面也依久记忆尤深....
日本,也是离我们相对比较近的一个国家,交通来往也方便,也是很多国人出国游的一个首选之地,很多国人来日本旅游,大多是去东京、北海道这些地方,看看樱花、购购物、泡泡温泉,但是,如果想真正了解这个国家,还需下一番功夫的。伊势神宫,日本地位最崇高的神社,号称是“日本人的心灵故乡”,也是从江户时代起,日本人一生必行一次的旅行圣地,这有点像我们的西藏,都是追求心灵上的享受,来这里旅游,走访内宫与外宫,在千年的古林木包围中,了解日本人的独特精神世界,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外宫篇
伊势神宫正式名称只有“神宫”两字,明治时代后,为了区别其他祭祀天皇祖先而冠以神宫名称的神社,故加上地名。神宫分为外宫与内宫,两地隔了一段不算近的距离。离车站较近的是外宫“丰受大神宫”,祭祀粮食与作物的女神“丰受大神”。由于业务范围雷同,许多稻荷神社也把他列为稻荷神之一。
建立年代比内宫晚的丰受大神宫原本位于丹波国(包括现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的部分区域),之后才劝请至伊势成为外宫。据史料记载,由来是这样的:在雄略天皇的时代,某夜天照大神托梦给天皇说:我一个人感到空虚寂寞觉得冷,饭都吃不下了,你赶快去给我把丹波国的丰受大神叫来陪我吃饭!想象得到一座宗教圣地的创立只是因为神明缺人陪伴吃饭吗?不过是神权人授,故弄玄虚而已。
走过这座火除桥,就是丰受大神宫的神域。名为火除桥,是因为其跨越的这条河,是因为的辟火河,简而言之,还是在发生火灾时,避免火势蔓延至外宫境内。而在日本有句谚语“火灾、打架乃江户之两大特色”,其实不仅江户城,在建筑物全为木造的江户时代,火灾是所有人口密集地共同的梦魇。因圣地巡礼而聚集商家繁荣一时的伊势,在江户时代也发生过吞噬城镇、延烧至外宫门前的大火。正是因为这次火灾的经验,才挖了这条隔绝火势的河道。
走过火除桥,右手边会遇到一颗古老的大楠树“清盛楠”。据说平安末年的平清盛曾经前来伊势参拜,经过这颗树时,头上戴的冠被树枝打落,清盛大怒并命人把树枝剪掉,因此有了这个名字。这个故事固然表现历史上常扮演反派的平清盛傲慢的一面,但其实日本平安时代的习俗里,男性的头冠或帽子掉落,露出头顶是莫大的耻辱,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内“男不摸头,女不摸腰”的习俗,也难怪平清盛会因此暴怒了。
外宫社域不大,经过平成年间新建的神乐殿,再往前没多久,看到这被木造的板塀围绕的社殿,就是丰受大神宫的正宫了。不用怀疑,这极尽俭朴,装饰度很低的茅草顶木舍,就是神道信仰里最神圣的场域。自从七世纪天武天皇确立了“式年迁宫”,这项每二十年拆除社殿,在隔壁重建的繁复仪式,就一直持续到现在,拜式年迁宫所赐,伊势神宫在近两千年的岁月中一直保持着最原始的样貌,几无变动。
许多被录入国宝、文化遗产的建筑,常因为在漫长历史中损毁再复兴,因此虽可上溯千百年历史,但建筑本体往往跟最初的外观已不同。但伊势神宫最矛盾、又最独特之处在于,它一直维持着二十年重建一次的循环,因此不可能被指定为文化遗产。却又因为这种仪式,反而让原始的模样得以一代代传承;虽是最新的,但也是最旧的。
而且,“式年迁宫”不只限于内宫、外宫两座正宫而已,还有十四座神宫辖下的别宫,也全都会在迁宫之年重建。参拜完丰受大神宫后,从对面的石阶上去,还有风宫、土宫、多贺宫等几座别宫。可以发现这些别宫全部都长得一模一样,采用“神明造”这种来自弥生时代高床式谷仓的建筑样式。
在社殿旁边,都有块铺满白石的空地,这就是新社殿的敷地,每隔二十年,神社就在这两块地上交替迁移重建。而敷地上有一座小屋子,那是神秘的“心御柱”竖立的位置。
“心御柱”是正殿中央一根插在地面的柱子。但奇妙的是,这根柱子并未支撑社殿,甚至根本没接触到社殿本体,只高出土地一小段就没了,是根不具建筑机能的奇怪柱子。但是在式年迁宫的仪式中,这根柱子又显得无比重要。制作心御柱的树木要在深夜里砍伐,慎重加以祭祀,待新社殿落成再于深夜安插到土中,全都是不公开的秘仪。
关于这根神秘的“心御柱”,有人说殿内的御神体就供奉在心御柱正上方;有人说它是神明降临的凭依物;也有人说它是伊邪那岐在创造日本时,于地面上最先竖立的天之御柱。虽有种种说法,但可以确定“心御柱”在日本宗教上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
内宫篇
从外宫搭公交车十分就能抵达内宫“皇大神宫”。穿过跨越五十铃川的宇治桥(类似国内神话中的奈何桥),就如同跨越世俗与神圣世界的界线......在宇治桥前的游客是源源不绝,不断的有游客来这里拍照,旅游大巴一车一车的来,非常的热闹,让人感觉在这里,世俗的烟火气远高过神圣。
宇治桥在式年迁宫的时候也会迁移重建,而桥两头的鸟居来由也不简单。迁宫之时,当内外两宫拆解后,支撑屋脊的栋持柱就被留下来,各自成为宇治桥内外侧鸟居的柱子。
大部分神社都会设置“手水舍”(就是专门洗手用的,日本人特别喜欢),但是在内宫除了手水舍以外,在五十铃川畔还有一处御手洗场,作为洗手净身之处。五十铃川是条干净到如同水晶一般,清澈见底的美丽河川,河中还有鱼群,就在靠近御手洗场之处游来游去。
御手洗场不远处有座小神社祭祀五十铃川的河神“泷祭神”。同时他也担任与天照大神之间的传话者。伊势在地人来内宫参观时都会先向泷祭神告知自己的身份、住处及想要祈求的事,让泷祭神转达自己的心愿。
从御手洗场回到参道上,在往正殿的途中,有机会看到神职列队行进的场面。神职们穿着祭祀的白色斋服和黑冠,以及木制的鞋子浅沓,在警卫前后护送下前进,而且行进时还有交通管制,十分具有威仪。
穿过第二鸟居,会经过以神乐殿为主的一系列相连的社殿。这里外观相对华丽许多,屋顶覆以铜瓦,梁柱和破风上还有金具装饰。除了奉纳祭神乐舞的神乐殿以外还有供奉神馔的“御馔殿”,也就是丰受大神服侍怕寂寞的天照大神吃饭的地方。供奉神馔的祭仪每日早晚两次,而且据说从仪式制订以来便一直持续至今,连天灾或战争期间都没有中断过。让人感到不仅是身为神明的天照大神在眷顾着人,人类也在细心呵护这位敏感纤细的神明啊!
而神馔的准备,又是一个令人惊奇之处。烹煮神馔用的火称为忌火,是神圣清净之火的意思。而这神圣清净之火当然不会用瓦斯炉或赖打点燃,而是每日由神职亲手钻木取火钻出来的!进行钻木取火的地方就在御馔殿附近的忌火屋殿。
越接近正宫,树木就生长得越茂密。来到了最深处,终于抵达皇大神宫。这个圣域不用说,当然也是拍照仅限阶梯下。看着石阶上源源不断的人流,突然想通了:宗教圣地不就该人多到爆吗?人少固然烟火气少,但是又有什么用呢?神,毕竟是人为所造的,没有人拜的神,那还叫神吗?
作为日本地位最高的神社,伊势神宫是高于所有神社的存在,现在虽然放开了参观,但是伊势神宫是只接受皇室的参观及供奉,但是就算现在游客可以进来,这里也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不设功德箱,这也是这里最后的坚持。来到这座在一次次的轮回转生中,始终维持亘古面貌的神宫前参观,这不止是趟心灵之旅,也似乎是趟时空之旅。
附近的美食
参观完内宫后,出门邻近就有一条充满江户时代气息的商店街,这是来伊势吃喝玩乐采买土产不可错过的景点。说到伊势特产当属“赤福”,赤福是用红豆泥抹在麻糬上的一种果子,在这里非常的有名。
另外赤福善哉则是泡在红豆汤里的烤麻糬,因为很甜,还附上热茶和可以转换味觉的盐昆布、咸梅干。如果是冬天前来的话,还可以在榻榻米座席上边吃边用火盆取暖,非常惬意。
此外鱼干也是伊势的名产之一,这里有着好几家鱼干店,更很大方的提供试吃。店内用各种鱼干、乌贼干做成的“装置艺术”也是看点之一。其他不论松阪牛、龙虾、伊势乌龙面......各种在地名产美食都可以在这里享用。
吃遍美食,置身于老街风情中,如果不特别说明的话,来到这里的游客一定理所当然的相信这里是自古以来的门前町,但其实这条老街是二十年前由生产赤福的公司建造,每一座老铺都是仿古重新盖出来,或者从别处移筑而来的!这条为了提振观光而建造的商店街,却细腻地重现了传统风貌应有的质感,实在令人惊叹。
如何抵达
从关西国际机场前往伊势,可搭乘南海电铁至难波站,再转搭近铁大阪线至伊势市站。若从中部国际机场出发,除了可乘名铁常滑线在名古屋站转近铁名古屋线至伊势市站以外,还可直接在机场旁的栈桥搭乘高速船至津市,从港口转公交车至津站再搭近铁,整体时间比全程铁道要短,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