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简介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714638.html
当年上海隆重举办世博会举世瞩目,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非常急迫地想看看百年一遇的世博会究竟怎么样。
受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邀请,9月12日我作为重庆代表团成员之一与同事们一起乘坐东方航空的飞机来抵达上海。下午4时走出了飞机候机厅,迎面扑来的是上海的火热,仰望湛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像团团洁白的棉花漂浮在其中,火红的太阳直射大地,地表温度高达近50度。望着对面广场后的如同峨冠状的红色中国馆,更是加重了我们心里的热度。这一天上海发布城市高温橙色预警38度。
上海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前来机场接机,随后直接驱车将我们安排在靠近世博会场馆附近的宾馆住了下来。本来已经安排了其它活动,但自己对世博会的向往有些按捺不住,放下行李带着相机便拉着一帮人兴冲冲地走向世博入口。
靠近5-2号门,我看了一眼如赛马栏回旋蟠曲的安检口,还有装在棚子里的柱头上,如喇叭状、风扇般的东西,心里很好奇,也不好意思问。夕阳落山后的5号门大门前人还真不多。只是没看见售票口,一阵东张西望后,还是茫然的问了站岗的武警,才知道走过了,售票点离此米,在世博轴下的售票广场上。转了转脚趾,心里不由得犯嘀咕:上海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入场安检比上飞机安检严格多了,硬币在兜里装着,过感应门都一阵叫唤,连手里拿着的矿泉水都要喝一口,安全点好啊,谁叫这年头坏人多呢。
进了园区,还真有点象刘姥姥进大观园,摸不着北。形态各异的场馆比比皆是,眼睛看不过来。同事却不紧不慢,一阵紧盯着手机屏幕说“去沙特馆吧,3小时”。沙特馆,慕名已久啊,没来时就听说了,有人排队等了10个小时却只过了20分钟的眼瘾,就走错门,溜出来了的故事。便宜啊,赶紧去捡吧,于是一行人兴冲冲赶来排队。
沙特馆前排队棚一进六列,中有空道,五步一个垃圾袋,棚长约50米,白色轻钢顶棚、园钢立柱,柱头上摇头扇热风轻吹,每个棚尽头都有三个武警站岗,白手套、正步行走,带人与另一棚武警交接,一棚接一棚,一眼望去,好像有4个吧。
大棚里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几把电扇赶不走越集越多的热气。烦闷间,一眼瞅着了顶棚中那条有很多细眼的镀锌管,正疑惑的时候,“噗”的一响,一阵水雾从管中喷了出来,有点意思啊,风变得凉快多了。孩子们还把手高举过头,接水雾玩。“想得真周到啊”。心里寻思,如果没有这喷雾的设备,那么热的天气和川流不息的人流,不晕倒几个才怪呢!
队伍不紧不慢的前行着,怎么对面还兴往回走的啊,看着我们前面还再不断前行的队伍,心里嘀咕着,“头在哪儿啊?”
顶棚都数到第六个了,真到头了,尽头处两个大鼓风机呼呼的吹,比柱头上的,不紧不慢摇着头的小扇子有劲多了。长龙到此拐弯,往回盘吧。看着前方时起时散的雾气,脚丫有点发硬,看到有的孩子们嘴巴里开始嘟嘟朗朗起来了,“别激动啊,孩子们,隔壁还有个棚呢。”队伍里人们不安份起来,不守规矩的人时不时冒出一个,厚着脸皮跨着栏杆跳,召来前后左右一阵谩骂“不要脸”。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沙特馆前的表演开始了,可我们还在大棚里打转。听着那热闹的、以独特的节奏敲响的阿拉伯鼓点,和一阵阵飘来的,来自异域的歌声,心里就象有只小手在不停的揪。热气渐收,而顶头的水雾仍不见小,还再一个劲的喷,真不知道是哪个猪设计的……
终于看到沙特馆了。里面人流还整整盘了一圈,低头看表:整整过去了两个小时。
夜幕下的沙特馆,形如月亮船,表敷铝塑板,下有不锈钢立柱高耸环列。柱头小太阳射灯大张,反照园形顶棚,亮如白昼。圆形前台,弧形玻璃栏杆环绕,隔分内外。台下清流殇殇,抱曲成环,叠阶下降,湍然成溪。水上有搭桥,铺石板沿伸,引人直见入口。
进得展厅便入环道,脚下踏着松软、厚织羊毛地毯,随队伍徐徐盘升,空气也渐渐凉爽起来。漫步徐行,左边槽灯环廊如画轴般,一幅一幅展开,右边一色长条黑色细目丝网垂覆,隐约可见匝道中有人顺道大步盘降,中空阔大为庭,直逼顶棚。
跟着前面人流,盘绕了约三周便看见了位于左边入口的“珍宝影院”。里面黑乎乎的,冷气嗖嗖的从里面时时散发出来。衣着合体的服务生站在门口,笑吟吟的冲着已被勾起兴致的人们说:“里面禁止拍照”。几句话却更勾起人们的好奇。
黑色墙壁上沙特阿拉伯汉字,与形如蝌蚪文的阿拉伯字的金色投影,袅娜着浮现出来。人们自发的三五成群,排得整整齐齐的,踏上一条窄窄的环形甬道,不锈钢扶手和依旧是弧形的透明玻璃栏杆,向远方的黑暗延伸,眼睛渐渐适应了黑暗,浮躁的心也静了下来。地面开始缓缓的,向前移动起来,满载着一颗颗充满了期待和好奇的心,徐徐的进入了这片阿拉伯神秘的世界。
穿过一道光雾弥漫的蓝色灯帘,二氧化氮气顺着幽蓝的灯光成丝成缕的喷向人们的脸颊,阿拉伯神秘莫测的风情,已渐渐如少女撩纱般,在右侧的巨型环幕上一幅幅妖娆的拉开:
扎着头巾的异域人流、球型群体建筑、被烈阳曝晒成红色的山岩峡谷、广阔无垠的坟墁般起伏的沙漠、神态悠然的在沙漠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的骆驼群……
忽然行进中,眼前豁然开朗,不知不觉进入一个巨大的球型影厅。天上、地下,右侧的巨大环壁上,影像飞快的变化起来,起先,一颗颗灿烂的星辰,在脚下的幽蓝夜幕中,晶莹剔透的,闪烁着星光,遽尔天地间蒙蒙渐亮,绿色的椰树叶,跨过了时间的界限,一蓬蓬、一堆堆在眼前,竟相伸展开来、城市里红尘滚滚的人流、沙漠中的飞腾的流沙铺天盖地而来,而后夕阳西下、大漠余辉把天地染成一片血红,倏然又转成夜幕下的城市灯火,静谧安详、辉煌灿烂、溢彩流光,幽蓝的花型网格中生出红艳艳的花瓣,又淡化成一片迷蒙虚无,突然宁静的河水中荡起一点水波,那水波绵绵开去,形成一片涟漪,慢慢的一圈圈扩大……
快速变幻的影像使眼前的一切都陷入了一片迷茫,时间不再界定,世事如浮光掠影,如梦如幻。现实的,只有眼前触手可及的人群和抬头远望,隐约可见的一条环形天街在向空中缓缓延伸。
行道已移至出口,心还在黑暗、迷幻的星空中游曳、颤栗、挣扎。
门口豁亮,已见到顶层的平台出口,由此通向“绿洲”。踏在满身缠着粼粼珠光的椰林道上,看着夜幕下的真实的,灯火辉煌的世博场景,凉风阵阵袭来,人生竟于此,意外的获得了满足。此刻不再有他求。
在此驻足小憩片刻,转入内庭旋转而下,赫然看到的就是先前所见的中庭。淡紫色的中庭栏杆引导着视线螺旋,旋转而下,五匝乃没。而一层大厅中央的乃是一座白石皱褶基座,淡绿色釉面内饰的喷泉,清而秀,在周遭水纹铺石中越发显得格外突出。
此正是:美轮美奂沙特馆,不虚此行迷幻城。
腿早已不觉得酸,两小时排队的辛苦付出,实在是值得。
中国国家馆
来之前就知道参观中国国家馆的人非常多,是需要预约才可以进入参观的,我们是在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没有事先预约,直接由工作人员把我们送到中国国家馆入口处,看到入口处可以是人山人海,排队的人延绵好几公里,让人望而生畏。好在有特别的安排,所以我们也没排队便进入了场馆内。因为自从试运行开始,中国国家馆排队人太多,主办方改成了发放预约券方式,无券者排队也不让入馆。预约券两种发放方式,一个是给旅行团,一个是给散客,散客就看谁到得早了,各个入园门口发放。
中国馆一层集中,排队等待坐电梯。坐电梯直达49米层,观看陆川执导的《历程》,气势堪称宏大,通过抽象的成长故事表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尤其是火车站名和百家姓的轮回闪现,让那个时代的特征触动内心。但是整体感觉不够全面和深刻,影片结束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还没完呢;
接下来的展览主要是时代变迁,比如对比、、、四个时间点的中国家庭陈设风格。后面就是宣传颇多的《清明上河图》了,通过LED形式让图里的景物都活了,而且区分日夜还带声音,很强的视觉震撼。后面则是仇英画的纸质版《清明上河图》,同样令人震撼。然后转到儿童笔下画作,用童心看未来一直是比较取巧的方式。
坐电梯回到出发的地方,看世博轴灯光闪耀,红色的东方之冠矗立眼前,颇觉壮观。
此时已经20:00,晚饭未吃,疲惫至极,为第二天保留体力,决定启程回宾馆。在宾馆里看东方卫视夜新闻,果然给我一个镜头,短达五秒^_^,有在上海工作,96级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看了电视立即打电话给我,约我见面并宴请我,毕业近10年终于逮到机会见一面,算是小插曲。
经过9月18日首日的身临其境,已经对浦东园区的排队深有体会。但是逛一次世博会,不去国家馆转转是在说不过去。因此,9月19日的策略,希望利用早入园的时机,多转几家有代表性的欧美馆和中东馆。入口选择浦东人流相对较少的长青北路7号入口。
法国馆+比利时欧盟馆
早上6点钟闹钟,7点钟正式出门。因为宾馆与世博园同在浦东,选择坐公交前往,不料走了一段才发现公交改线了,百度地图信息不准!只好马上跳下车,拦了一辆的士赶往长青北路。
7:25到达7号门外排队,前面队伍依然蜿蜒几百米,估计超过人。
9点进场,直奔法国馆,希望趁着入场之机免除排队之苦。从浦东园区南侧,走过美洲区、德国馆,到达法国馆的时候,发现已有三条队伍,马上入队,前进速度很快。
法国馆外观是白色网格状,线条弯曲有致,充分体现“动感城市”的主题。进入一层后,空中垂下绿色园林,还有淅淅沥沥的水滴,有点原始森林的感觉。自一楼坐电梯直达顶楼,LCD大屏幕播放法国的城市故事;沿着游览步道旋转而下,看到传说中的法兰西七大国宝,即塞尚、梵高等人的代表作,可惜我不懂油画,只能凑个热闹。
10:30来到隔壁的比利时欧盟联合馆,排队大概一个小时后进场。首先是欧盟历史的介绍,从当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今天的27国大欧盟,中间成长的历程;比利时与欧盟合办一个馆,一方面比利时是现任轮值主席国,另外布鲁塞尔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相比之下,比利时馆有意思多,里面陈设的漫画、太阳能汽车、蓝精灵、现场巧克力制作都表现了这个欧洲小国的世界影响力。
中午在园区中央的“美食广场”解决午餐,找了一家能刷手机钱包sim卡的南美餐馆,人不多,味道一般。
阿联酋馆
午饭后,去往亚洲区,在约旦馆买到沙画。工匠现在玻璃瓶的内壁作画,然后在瓶内装入不同颜色的沙子,最后在瓶子外观看来呈现不同图像。
13:00阿联酋馆,排队大概一小时,场馆外观金黄色,模仿沙丘造型。场馆外排队有遮阳伞,其考虑之周到可见一般,有穿白色阿拉伯长袍的工作日来回穿梭。
入馆前,场馆墙壁和电视上开始倒数,郑重其事。入馆后,首先是看一段大屏幕影片,通过一个孩子与父亲的对话,讲述阿联酋从采集珍珠的国度到石油国度变迁,从黄沙到繁华的城市;其二是在柱子上看投影短片,由不同的阿联酋人发言,谈他们的生活故事;其三是一个硕大的LED屏幕,一个阿联酋男孩和一个中国女孩,手拉手一起跑过、飞过、游过阿联酋的各种特色场景。视频故事场景宏大,冲击力强,而且还跟中国结缘,充分展示了对上海世博的用心,也让观众对这个陌生中东国度的印象分大大提高。步出阿联酋馆,充分感到中东国家馆的魅力。
非洲联合馆
20:00乘坐园区内的免费巴士,到达位于世博园西部的非洲馆。在夜色的灯光下,体量巨大的非洲联合馆非常漂亮。非洲联合馆由中国出资建设,让来自非洲大陆的42个国家共同参与。因此虽然是一个馆,其实是42个小馆在同一屋檐下。
虽然夜晚已经来临,但是非洲馆的工作人员依然很热情,由于没有徽章,他们都很认真的手写签字,伴随着中文的打招呼。乌干达的大猩猩,马拉维的大象,毛里求斯的沙滩,展馆南入口处的非洲脸谱雕像都散发着浓郁的非洲气息。展馆东西两侧的非洲集市,展示并出售来自非洲的特产,其中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海螺化石非常漂亮。
当我们来到纳米比亚馆的时候,看着这个陌生国度的地理和人文介绍。突然有个纳米比亚美女走过来,用流利的英文给我们介绍他们的生活,还对她的第一次中国之旅表示期待。
非洲馆里几乎没有高科技的元素,但是那个陌生大陆的风土人情充满吸引力。而且每个参展人员都透着真诚,与商业化规则下的西方发达馆完全是两个世界。
步出非洲馆,已经21:50,一路东行,看灯光璀璨的俄罗斯馆、瑞士馆、西班牙馆、荷兰馆外观;走到世博轴,再看一眼夜晚美丽的中国馆和阳光谷。
23:00出园!世博之旅正式结束。
在整趟世博旅行中,我观察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是百年一遇,但对于其它国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游览了世博会整个场馆之后,这里,我总结成三种:
(1)无所谓型
这恐怕只有美国才有这么大的口气吧——我们参观了美国馆,说实话,美国人搞得真不怎么样——弄仨会说中文的老外给我们做引导,再放3段录像就基本了事了,态度有问题!不过他们也不需要这些态度,他们建一个美国馆仅仅是充数而已!谁让他们已经达到了世博会的目标呢——世博会的目标是什么?不就是“让各国展示本国的经济与文化”么,人家美国不用你世博会,照样可以展示——要说经济,美国一场金融危机能危及全球;美元依然是世界各种货币中的老大;美国的纳斯达克能让全世界疯狂……事实证明,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是很难撼动的;再说文化,美国的好莱坞出的哪部大片不是全球叫好?美国的奥斯卡那年颁奖不是全球瞩目?美国的……事实证明,美国在全球的文化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再加上科技,那美国的实力就更强了。因此,美国人就能这么牛,口气就能这么大——谁让它强呢?
(2)十分重视型
在这方面的典范就是德国了,德国自知自己的影响力在中国并不强,而中国现在又是全世界最青睐的地方,因此,德国人努力将德国馆做得漂亮,做得完美,做得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令中国人印象深刻,这就达到目标了。为此德国专门为参观德国馆的游客分发《旅游德国》这本小手册,为的就是刺激中国市场。其实,抱有这种想法的国家并不少,它们自知自己在中国甚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大,正好利用世博会这个机会,将本国推向世界,也就是推向未来——谁都知道,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全球一体化”,唯有让其他国家认识自己,才能让自己赢得明天。这就是聪明的想法。
(3)无力支持型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很多国家只能是“捧场”的:它们“蜗居”一隅,仅想让世界知道地球上还有这样一个国家,仅此而已。其实,它们并不是不想搞好,是它们实在是没有能力搞好——有的国家国内在闹政变,在这里怎能搞得好?有的国家国内在发生自然灾害,在这里怎能搞得好?走进非洲联合馆,里面几乎就没有什么搞得好的:有的在买当地土特产(也不知是不是“MadeinChina”),有的贴几幅照片了事——它们没办法啊!非洲,大多数都是欠发达国家,哪有那么多钱搞这个?它们也无奈啊。
在游览世博会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场馆前排队千里,欠发达国家的场馆门可罗雀。我暂且把这称为“世博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欠发达国家无力将其场馆做得像发达国家那么好。我认为:这主要是举办国的过错。
身为一个举办国,应将每一个参展国都能感受到世博的好处,否则,让它们来干什么?肯定不是过来“捧场”的!因此,我认为:举办国应承担起平衡各馆的实力。如何平衡各馆的实力呢?我认为:举办国应本着打造“精品世博”,而不是打造“差距世博”。对各个国家,能参加就参加,不能参加就不要强求。而面对参展国,应提高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的场馆的水平,不要让其与发达国家的场馆差距过大。至少要让其“有特点”、“有人看”,不要让那些明明不想参加的国家强行使其参加,这有意思么?因此,能够平衡各馆的实力,这就足矣。
(本篇游记本来是参观世博会之后想写下的,但一直都没有时间来整理这些思路,今天终于粗浅的写下了这些文字,也算是有了一个了结吧。)
长按